万源市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中,坚持起底联动、人选联审、风险联防“三联”模式,选优配强新一届村级党组织班子,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底部基础。
起底联动“一盘棋”。精心研制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制定27项前期准备工作清单,汇编村级换届政策“一卡通”,实现村级党组织换届良好开局。
一是村情社像“画”在前。由抓乡促村包联县级领导带队,组织民政、财政、组织等部门力量,逐村(社区)走访党员群众,参加所在地“党员活动日”“村(居)民说事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同步开展村级财务清理和“两委”班子成员离任审计,画出298个村(社区)“8个清楚”标准像。
二是疑难杂症“排”在前。聚焦1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集中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领导、1名第一书记、1名片区党建联络站站长和1个市级帮扶部门“4+1”力量,研制“一村一策”,解决班子内耗、信访突出等“硬骨头”问题24个,补齐换届前期“短板”,设好全市村级换届统一“起跑线”。
三是政策法规“晒”在前。编制H5、劝导歌、打油诗及“每日问答”,利用万源红网及乡村公示栏、微信群等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同时开展县级领导—乡镇班子—村“主职”—村组干部—普通党员—群众代表“五轮谈”6700余人次,大幅提升党员群众知晓度与参与率。
人选联审“一把尺”。严格后备人选正向条件、优先条件和否决条件,综合合并村数量、幅员面积、人口与党员数等要素设置职数,实现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优化、精干高效。
一是对标抬高“门槛”。在落实“双好四强”“十不选”规定基础上,制定被清理撤换、“微腐败”受处理、违反治安管理、处分影响期内、疫情防控不作为“五不提名”办法,扎实开展群众举荐、党员联荐、组织推荐“三荐”工作,全市1718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杜绝了“矮子里挑将军”。
二是从严开展“体检”。建立组织部班子成员包片、组工干部包乡和乡镇班子成员包村“两级三包”责任链,联合开展县级联审和预备人选考察,对标“放下”18人,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1314名,平均年龄下降3.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
三是妥善安置“卸任”。对正常离任的村(社区)干部,按照政策规定补贴一批、引导领办村合作经济一批、支持鼓励创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办法,妥善安置126名落选村(社区)干部,实现“留”者心中有责、“转”者心甘情愿、“退”者心悦诚服。
风险联防“一张网”。聚焦拉帮结派、传播谣言、无视纪律等风险点,建立县乡村“三级”联防网,一并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强化巡回督导,实现风清气正“选好人”“选准人”。
一是县级领导“一包到底”。落实27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月1次实地督导、2次谈心谈话、疫情防控等9项重点任务,压实“第一组长”责任,严明“村级党组织换届出现问题的不得作为市、县领导班子换届提名人选”刚性要求,牵头化解中风险村(社区)7个、低风险村(社区)23个。
二是督促指导“一蹲到底”。组建9个村级换届工作指导组,针对党组织功能弱化、建制调整民意复杂、信访矛盾多等重点村(社区),分别落实相关部门蹲点督导,全程参与职数设置—人选摸底—综合比选—县级联审—公开选举“五大关键环节”,规范换届工作程序,选举结果得到公认。
三是风气巡察“一查到底”。组建换届风气巡察组,每个村(居)民小组推选1名监督员,建立信访案件快查快处机制,推行“归口登记、实地调查、会商处理、限期回复”办法,快速办结滥办酒席、截留集体资金、能力平庸等信访案件16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