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图,是以激光为光源,用全景照相机将被摄体记录在高分辨率的全息胶片上构成的图。在全息图中,由于“视差”存在,观察者可以全方位移动观察图像,好像在观察一个真实的物体。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在干部考核中,政治素质考核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要着力画出政治素质的“全息图”,真正把政治标准落到实处,才能考出政治过硬的好干部。
在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中,一些地方存在考核指标过于笼统、考核方式不够深入、考核视野存在局限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在政治素质考察中缺乏“量化”指标,考核时不敢轻易“定性”,造成考核多依赖考核工作组的主观评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考核的范围相对较窄,考核视野往往局限于工作,对社情民意和“八小时外”表现掌握不充分。因此,干部政治素质考核必须做到全方位、立体式精准画像,让政治素质“可考可核”。
政治素质看似“模糊不定”,但却时时刻刻体现在干部干事创业全过程和日常生活各环节之中。在干部考核时,就要始终坚持政治标准,精准制定考核指标,让政治素质切实“显”出来。要探索“差异化”考核体系,建立分层次、分类型、分岗位的考核机制,把领导同事评价和社情民意调查结合起来、把平时表现和“战时”表现结合起来、把“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结合起来、把作风建设和家风建设结合起来。要围绕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和政治担当,探索建立“全程式”考核体系,“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干部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等重点难点工作中是否敢于担当,看干部在为民服务中是否履职尽责,看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亮剑。
政治素质考核,既要“考准”,更要“核实”。在考核谈话中提及考核对象的政治素质时,有的干部笼笼统统“不会说”,有的干部含糊其辞“不敢说”,还有的干部避而不答“不想说”,这些都对政治素质考核带来了难度。要建立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通过谈心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主动引导谈话对象讲真话、讲实话,经常性、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干部政治素质,并用干部政治素质来“核准”干部工作实绩。要多些“四不两直”式一线考核,多渠道考核干部在岗位中的担当履职表现,近距离听取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口碑,切实把群众满意的干部“考”出来。要把考核触角向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延伸,对干部的忠诚度、干净度、担当度进行分析研判,全面核实干部对党是否忠诚,“两个维护”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到位,确保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更加清楚真实。
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素质考核要立得起来,更好用得起来。要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把政治素质考核的结果作为干部培育、选拔、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作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考量。对那些考核中德才兼备、本领高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要放心大胆地使用起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