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武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谈梦泽
四川是“微缩中国”,来川选调将拥有更多的可能。四川是中国国情的具现,48.6万平方公里、4万亿经济产值、9100多万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川也有,这里有发达城市——“一干多支”中的主干成都GDP1.5万亿,也有发展中地区——泸州、宜宾、南充、攀枝花,还有欠发达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在四川,能接触到各种问题、各种的蓝本和素材,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提升阅历、增长才干。
四川的选调生政策积极稳健且成体系。常言道,干部成长“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大家常常把选调生比喻成“苗子”。“苗子”最怕什么?一怕一曝十寒,二怕拔苗助长。前者就是一阵热一阵冷。曾经毕业时我也在拟就业的地方实地考察过,跟很多校友请教,当时学校张小平老师说了一句话,叫德不配位、必然不好。德在文言里其实是能力的意思。我深刻感到,人的成长成熟都是渐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我感触尤为深刻。我的工作经历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概括:来川五十六个月,历经省市县乡村,天府新区招过商,省委服务写过稿,组工战线做选调,乡镇基层扎根了,期间,还做过455天“第一书记”。机关工作过,我知道政策出台运转的程序和哪些是关键。村上工作过,面对群众工作时心里不发虚。任职之前我在这个乡做了1年4个月的党委委员,对乡情村情非常熟悉。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感觉到了“吃劲”的岗位含义,征地拆迁,法律是什么程序、实际怎么操作的?土地流转,拆除违建,又是什么程序。乡镇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对接层。从任乡长第一天开始,给自己定了规矩,一是吃住在乡。二是只要人在成都,如果当天在开会、参训,乡上有事晚上再晚也要至少回去一趟。三是所有的工作,能一竿子插到底就参与到底。这样才能尽快搞清楚里面的沟沟壑壑。而晚上和周末一般就是学习,主要是法律法规、自治条约、经验做法和省市县的文件。即便如此,我感觉到今年春节后,我才基本胜任了这份工作。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有事可干,大量富有挑战的工作等着你;公平公正,凭德行和实绩说话不为任何“标签”买单;加速成长,各级组织“聚光灯”时刻在寻找,只要你能脱颖而出证明实力,就敢让你担担子;容错包容,给选调生试错的机会。在四川工作,能够切身感受到家的“温度”,各市州密集出台了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新入职的选调生提供更为完善的保障机制。工作之初待遇不高,组织为我提供了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解决了后顾之忧。刚参加工作时,为了帮助选调生吃下“定心丸”,省上专门发了文件,要求公务员处要跟每个选调生必谈,各个单位一把手与选调生“面对面亲自谈”,组织部每年举行座谈会,各单位还要把选调生每年的情况形成报告,全覆盖了解情况。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从学校刚出来,人才其实都是“半成品”,需要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打磨才能成器。打磨就是打击和磨砺。为了高质量形成一个调研报告,我连续两个月没有休假,大年初三赶回来加班,功夫不负有心人,调研成果得到市委书记的肯定批示,全部转化成为市委决策。同事们纷纷点赞“不愧是清华水平”。四川各级组织部门狠抓多岗锻炼,让我四年就干遍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人生每段经历其实都是一片拼图,碎片汇聚、蓦然抬头,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在脱贫一线,看到党的好政策怎么经过基层党员的手给乡亲们带去变化。富裕如成都,依然有年总收入不到3000的贫困人口;初三的女生学业很好,家长却让她辍学打工;60岁的老人挑着200斤的担子,步行20多公里,只能挣两百块钱……内心有一个声音:以己之力尽力帮助他们,让每一天都过得更有意义。
从一个异乡人走到今天,5年的时间让我融入四川,成为一名“四川人”。回望过去,回首选择,我的决心依然不变,我的选择依然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