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着力抓好返乡农民工骨干培育,借鉴高校硕士博士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农民工导师制”,精细化、深度化提升返乡农民工干事创业、带动致富的能力。截至目前,已经建起涉及粮油、水产、水果等6个农业产业重点板块、总人数60余人的“导师库”,首批选拔出18人担任“研究生班”导师,培育出97名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的学员,广汉首批十佳职业农民中,返乡农民工“研究生班”学员占8人。
选优配强导师队伍。在师资选拔过程中,打破过去培训中局限于体制内选人的做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共同参与,整合多方人才资源,严格标准层层选拔,建好建强农民工导师队伍。一方面是构建导师“人才库”。组建摸底调研组,根据广汉乡村振兴规划、涉农产业发展现状等,结合各类表彰奖励、农业技术评比竞赛等工作,不定期开展摸排,主要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业务骨干以及优秀职业农民代表,选出有意愿、有能力、有水平的潜在的“导师”候选人,构建“导师人才库”并进行动态更新。另一方面是按需分批选出导师。精准摸排返乡农民工骨干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期开设“研究生班”。在选择每期培训班导师时,根据该期学员特点精准确定导师挑选标准,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综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在人才库中进行选拔。原则上为每个板块确定2-3名创业成功的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代表,1名党员干部或农业技术专家组织成“导师组”,定期开展教学活动。
创新模式精准教学。“农民工导师制”与传统的涉农培训方式相比,最大的别就是由“横向广谱”转向“纵向精深”,实现“本科生班”到“研究生班”的转。一是授课方式“广改精”。由传统的“大班制”改为“小班制”,细化专业,创新形式,精准教学。各导师针对学员需求,将教学内容细化到具体的作物或畜禽种类,结合广汉实际,精准深入传授有关技术和方法;同时还组织学员开展辩论赛、知识竞赛,定期到高校实验室参观,确保活跃思维、开拓视野。二是强化实训实践。以涉农企业、专合社等为实训基地,组织学员现场观摩并参与生产,同时发动创业成功的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代表现身说法,为学员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产业链教学,推动学习培训取得良好成效。三是导师指导全覆盖。导师与学员结对,课上课下结合,开展全方位深入指导。通过定期走访学员的生产基地,指导生产经营,了解学员创业需求和问题困难,对典型问题及时上报。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根据导师上报信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不同产业板块导师、邀请上级专家进行“会诊”,帮助学员解决困难、问题,并将有关经验作为教学内容及时反馈和推广。
完善体系长期服务。打破以往涉农培训“学完了之”的情况,建立完善工作体系,搭建推广展示平台,推动导师在学员毕业后长期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将学员干事创业成效与导师的考核评估挂钩,形成助推返乡农民工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一是依托党组织活动加强互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指导成立职业农民协会党支部,发动导师和农民工学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入,同时协会党支部与有关村、专合社党支部等开展结对共建,依托联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定期组织导师和已毕业学员开展教学互动。截至目前,已开展以教学互动为主题的党组织活动7次。二是“互联网+”全方位学习互促。依托覆盖全市220个村(社区)、注册人数11.4万的“为村”平台,发动导师、学员利用“为村”在毕业后随时随地全方位交流学习。导师利用“为村”为学员答疑解惑,接受学员一线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各学员线上介绍工作成效,分享创业心得,接受导师和其他学员点评,实现毕业后无障碍交流学习,常态化互促提升。三是搭建平台做好展示交流。各相关单位积极承接、举办农业技术交流会、基层党建现场会等大型会议活动,发动导师指导学员积极参与,既展示学员生产创业的成效,做好产品、业务的宣传推广,又加强对外交流,互相取经学习,在返乡农民工群体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