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安心解忧”工程。一是为农民工“建档立卡”,万千浮萍一线牵。按“六个清楚”要求,整合县人社、总工会等数据资源,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农民工基本信息台账,重点登记农民工就业方式、从事行业、就业地点、收入情况、技能水平、联系方式等信息,源头保证服务保障工作的精准性。全县建档立卡登记农民工13424名,其中困难农民工136户。开通建档立卡农民工服务管理绿色通道,在证照办理、平安出行、法律援助、医疗救助等政策落实上予以全力保障。2018年以来,累计对农民工家庭开展医疗救助1806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90.07万元,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1690人次。春节期间,往返接送广州务工的5名精准脱贫困难户,为310名返乡农民工办理证照,全县20000余人次农民工平安出行无事故。二是为农民工“加油充电”,就业创业有门路。建立完善农民工定期专题业务培训、市县共建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服务等机制,定期组织农民工参加家政、餐饮、建筑行业等就业创业培训,形成“培训助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抓好政策宣传咨询和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组织召开农民工服务保障专场招聘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返乡创业政策,强化农民工创业信贷支持服务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民工资产状况和诚信度发放信用贷款。年度累计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农民工6700余人次,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30余场,发布用工信息20000余条次。三是为农民工“壮胆撑腰”,讨薪维权不再难。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协查联动机制,以农民工工资为重点,深入开展解决“执行难”问题,畅通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渠道和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和免费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公益性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18年以来,县法院共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71件次,执行到位资金284.48万元。
农民工“暖心关爱”工程。一是关爱农民工家庭留守人员。建立乡村组干部联系农民工留守人员、志愿服务队伍帮扶农民留守人员和农民工留守人员互帮互助三项机制,定期深入农民工留守家庭,梳理问题、化解矛盾,提供医疗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服务,帮助农民工家庭留守人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018年以来,宝兴县儿童之家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心理辅导、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153次,服务留守人员3564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次,开展“车载流动医院”送医进农家活动,为农民工家庭留守老人、儿童诊疗237人次。二是关爱困难农民工家庭。建立困难农民工家庭帮扶机制,县级领导带头,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制定走访慰问方案,通过组织一次走访、送一个春节福袋,放一场公益电影、办一次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送温暖活动,全覆盖走访慰问农民工及农民工家庭,倾听群众心声诉求,传达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农民工家庭136户,发放慰问金15.6万元,年度共发放就业补助112.2万元,发送慰问信8000余件、慰问短信20000余条。三是关爱农民工身心健康。督促在宝用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职业病防治协议,定期组织体检,开展“车载流动医院”送医进工厂、进矿山、进企业,为农民工进行巡诊和体检筛查500余人次。开展送文化、送电影、送法律进工地、进企业活动50余场次,服务农民工9000余人次,极大丰富了在宝农民工的精神文明生活。
农民工“红心向党”工程。一是精准管理,让“离群孤雁”归队。按照“六个清楚”要求,建立流出农民工党员信息库,入库农民工党员197人,开具流动党员证,支持农民工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在成都等地设立农名工党员“联络员”5名,建立农民工党员微信群58个,及时上传学习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党刊读物、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800余件次,让流出农民工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二是双向培养,使农民工“茁壮成长”。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先锋工程,从优秀农民工党员中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19名,培养村级后备力量36名,从优秀青年农民工中发展党员37名、培养积极分子19名,49名农民工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村党组织书记9名、村委会主任8名。三是政策保障,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建立县领导联系优秀外出务工人才制度,制定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奖补、信贷支持、创业培训、联系帮扶等优惠政策,成功举办宝兴县农民工创新创业大赛,开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有机农业等培训班3期、培训136人次。目前,返乡农民工领办合作社3个,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24人、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