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96390

松潘县“五联三带”工作模式 助力群团改革见实效

www.gcdr.gov.cn (2019-02-27) 来源:松潘县委组织部

松潘县紧紧围绕增强“三性”去除“四化”突出“核心”的要求,优化创新群团工作模式,坚持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理念,实行“五联三带”模式,力促群团改革见实效,聚力构建大群团、大协作群团工作格局。

党组联建强引领。撤销县总工会、团县委等6个群团部门党组织,合并建立1个县群团党组,党组书记由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担任,设副书记2名,成员4名;群团领导班子实行”专挂兼“相结合,优化结构。兼职成员,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和群团工作特点,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在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选任,由群团党组提出建议人选,报县委组织部备案,按有关程序选任。挂职干部,在体制外热心群众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中选用,专职干部注重选拔“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的基层一线工作者;群团党组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好政治方向,决定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办公联合聚合力。按照“促进联动、推动融合、提高

效率”原则,设立县、乡群团组织工作部,在同一办公区域集中办公,并下设县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惠民帮扶、志愿服务、权益维护等事务受理和服务项目;乡(镇)群团组织工作部围绕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因地制宜开展惠民帮扶、就业创业、访贫问苦、权益维护等事务受理和志愿服务活动。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群团综合服务岗,落实专人专职专岗,村级组织建立相应的群团服务组织。保障工作部经费,县级财政每年保证县群团组织工作部经费1000万元,乡(镇)群团组织工作部经费每年2万元,群团经费和经济发展同步增加。

项目联办树品牌。按照“党政所愿、群众所急、群团所能”建立服务群众项目库。明确职责定位,发挥各自优势,每个部门创建3个以上工作品牌,以此为基统揽整合,创建群团工作品牌,创新项目科学策划、资金投入、激励考核、宣传引导机制,合力打造群团工作品牌,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加强群团部门间沟通协调和力量统筹,探索建立社会化群团工作者队伍参与公益事业的机制,建立统一的群团组织信息服务平台和统计制度,合力推进项目办理,切实改变群团组织之间工作内容交叉重叠、互不通气协作的状况。

资源联享强统筹。采取党组联建、项目联办等方式,统筹队伍资源,完善党群“推优”工作,把群团组织作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源头;统筹阵地资源。推行“阵地联用、共建共享”,整合共建“党员之家、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阵地,如在基层党员活动室增设“职工活动中心”、“青年中心”,作为党员、团员、妇女学习教育活动主阵地,进一步激活和拓展阵地服务功能;统筹信息资源。建立“互联网+”工作模式,开辟“网上服务阵地”,建设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群团组织平台,建立直接服务群众的网络工作体系,形成松潘大群团网上信息发布圈,以“线上工作平台+手机APP”逐步架构起群团成员积极响应、群众及时获悉、活动影响力得以保证的高效运行体系。

绩效联创增活力。创新推进群团部门和群团工作绩效管理,实现指标量化、可衡量、易考核,着力建立契合大群团特点的绩效管理办法。坚持部门工作与群团整体工作两手抓、两手都硬,实行部门个性目标和“大群团”建设目标联考,推动实现“双优”。创新目标考核办法,对党建、维稳等共性目标,群团部门同做一套材料、共建一套档案、打捆接受考核,实行整体联评。

深化党建带群建。制定落实《松潘县党建带群建工作制度》,各级党组织将“党建带群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在思想建设上带,建立思想动态沟通反馈平台;在组织建设上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党组织、工会组织和团组织的建设;在班子建设上带,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广纳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在队伍建设上带,制定群团组织推优办法,指导团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妇女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培养体系和评价使用机制;在机制建设上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委在每届任期内至少召开1次群团工作会议,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群团工作汇报不少于1次,乡(镇)党委会坚持每季度听取1次群团工作汇报,落实群团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县委有关工作会议制度,定期交流研究群团工作。建立基层群众需求调查制度和民情收集、办理、反馈等制度,构建“党建带群建、党群一体化”工作格局。

深化群建带群团。发挥群团部门“孵化、整合、服务和引领”基本功能,搭建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联动平台,完善社会化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更好地聚集社会需求、资源和机构,把各类群众性协会、团体、志愿者队伍等有效凝聚在群团组织周围,促进党和政府对社会力量的有效引领。发挥群团组织“枢纽”功能,引领发展的政治方向,促进公益服务供需有序对接,加强培育引导和联系服务,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新的力量。创设对话协商平台,建立合作互强机制,促进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之间的相互整合和良性互动。

深化群团带群众。做优“线下服务阵地”,建立群团干部“网络化”包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通过联系结对、责任帮建、目标共建,打造一批“群团堡垒,引导各类群众性组织紧密联系群众,积极传递志愿公益等进步的声音,提升民众公共参与的意识与能力。推行”三分之二“工作法,即县级群团干部三分之二时间走出机关开展工作,深入推进”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向群众、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能力建设、人员培训、项目指导等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服务,促其自治能力的提升,进而动员和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支持社会治理创新,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生态保护等攻坚战,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