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仪陇围绕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党建领航,把党建工作真正融入脱贫、服务脱贫,推动仪陇高质量高位次通过国家脱贫验收,甩掉了长达32年的国贫帽子。
强化政治引领,组织资源在一线汇聚
一是县委强力组织。充分发挥县委核心引领作用,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县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块各线工作高效运转。二是部门倾情帮扶。162个部门成立党员助耕队、服务队近300个,帮助农户抢种抢收、发展生产,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57万个,赢得群众普遍点赞。三是乡村创新推动。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以产业链为纽带,打破地域界限,组建脱贫联片党总支3个,建成产业党小组527个,推动贫困村抱团式发展、组团式脱贫。
锻造骨干队伍,干部作用在一线发挥
一是选派最优秀的干部。抽调3201名精兵全覆盖派驻“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遴选20名部门优秀干部挂职深度贫困乡镇,57名后备干部入驻“三边村”,12名高层次技术人才扎根基层。二是落实最有效的激励。出台《重奖重惩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十条规定》,全面推行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法,20余名第一书记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3000余名脱贫干部被省市县表彰表扬,267名脱贫一线干部被提拔重用。三是实施最严格的问责。组建11个脱贫攻坚片区巡察组,对各乡镇脱贫攻坚情况进行“蹲点式”巡察。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带队对57个乡镇进行“点穴式”督查,脱贫工作不力的5名乡镇党委书记被免职、2名乡镇正职被降职。
激发内生动力,群众力量在一线集结
一是引导群众换“思路”。成立全省第一所“新农村建设学院”,与“农民夜校”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五项教育”,让不懂感恩的“冷漠户”成了政策宣传员,坐等救济的“掉队户”成了致富“抓钱手”,心有怨气的“红眼户”成了帮扶“协同军”。二是帮助群众谋“富路”。大力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合作社925个,建成奔康产业园185个,吸纳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收益分红,实现企业和群众双赢。三是带动群众走“新路”。大力推行“五权模式”,让群众全程参与村级事务,全县群众参与新建村组道路2623公里,建成新村聚居点42个、幸福美丽新村322个、“四好村”2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