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山区针对传统组织体系服务产业力不从心、传统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覆盖不到位等问题,大力实施“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探索开展农业产业链上建组织,创新构建“1234”融合引领型党建工作体系,通过组织振兴的“党建杠杆”撬动农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一、构建“一套组织架构”。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创新组织设置,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派党建指导员32名,采取单建、联建、挂建等方式,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支部69个,实现有党员的新型经营主体党组织100%覆盖、30人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党员或培养对象100%覆盖、所有新型经营主体党的工作100%覆盖“三个百分百”目标。按照“领域建党委、产业建总支、经营主体建支部”的思路,区委成立全区新型经营主体综合党委,由分管农业的区委常委担任书记,办公室设在区农工委;在综合党委领导下,组建农业、林业、畜牧3个行业党委和1个农业园区党委,下设葡萄、蜜柚、柑橘、猕猴桃、中药材、蔬菜、水产等8个产业党总支,69个新型经营主体党支部按产业和行业,归口到相应的产业党总支或行业党委。
二、健全“双重管理模式”。推行“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纵横结合的工作模式。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一方面按照产业行业归属,接受产业党总支、行业党委、园区党委等的领导,帮助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在服务产业发展中涉及的项目资金、生产技术、品种研发、产品销售、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按照属地关系仍然接受属地党组织管理,成员主体不跨村的,党组织关系隶属村级党组织,村党支部适时升格为党总支;成员主体跨村的,党组织关系隶属乡镇党委。乡镇和村级党组织主要在党员发展、日常教育、管理考评以及经营主体发展所需的土地、劳务、矛盾调解等方面给予服务支持。
三、明晰“三大功能定位”。明确产业链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党组织作为“红色先锋”,围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发挥政治引领、产业服务、乡村治理“三大职能”。分类建立产业链党组织权责清单,既明确党组织基本责任,也给予实打实工作权力,真正让产业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在政治引领上,通过大力宣传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政治主张、产业政策、富民举措,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坚定信心跟党走。在产业服务上,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动员群众、集聚人才、整合资源等优势,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难题,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在乡村治理上,通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法律宣传、矛盾化解、乡风文明、环境保护等职责任务,助推美丽新村建设。
四、建立“四化工作机制”。立足常态长效,健全党组织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充分发挥作用。一是标准化建设。突出选好书记、育好队伍、定好制度、建好阵地、搞好活动“五个好”目标加强组织建设,努力让每个产业链党组织都坚强有力。比如:采取村干部兼任、农口部门下派、经营主体内选等方式选配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三强”型党组织书记;推行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带头推广新技术、带头探索新市场等“五个带头”发挥先锋作用。二是规范化管理。建立党组织目标承诺、议事决策、主题党日、党务公开等运行机制,采取群众测评、经营主体考评、党委考核等方式开展党组织评星定级、动态管理,并与活动经费、评先选优等挂钩。三是规模化培育。出台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政策措施,通过开展政策扶持、引导抱团发展、实施品牌打造等措施,切实加快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规模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和源头活水。四是同步化推进。坚持从经营主体党员骨干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推行村党组织和产业链党组织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同步建强村级班子;鼓励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入股等方式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探索土地流转服务、财政投入项目有偿使用等方式,同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组建服务队、开展结对共建等形式,引导产业链党组织共同参与法律宣传、矛盾化解、乡风文明、环境保护等村级事务,同步推进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