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莉莎)大竹县团坝镇白坝村村支书卢华林将收到一份“大礼包”——从今年9月起,卢华林每月基本报酬由1430元上调至2141元,上涨近50%。年底,上涨部分将统一到账。10月,他和村里干部一道,在县中医院进行了一次县财政补贴的免费健康体检。这些都得益于大竹县委5月出台的《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活力七条措施》和达州市委8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五条意见》。
基层干部“千条线穿一根针”,特别是今年大竹县面临整县脱贫摘帽任务。卢华林有着深刻体会:“所有的工作到了村上,都要靠几个村干部从文件落地为现实。”工作有多细?卢华林说,村上换个农技员,也要挨家挨户为贫困户更换“明白卡”。
高压的工作对应的却是低收入。以卢华林为例,此前每月基本报酬1430元。待遇低、缺乏上升渠道、没有社保,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近两年基层工作量增大,基层干部的压力逐渐上升。
经过意见征集和充分调研,今年5月,大竹县出台了“七条措施”。实施增配村党组织专职副书记机制,2018年至2020年,以村为单位,在村自有资金中列支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经费;对全县70个省定贫困村、63个非贫困村(户籍人口3000人以上)增配1名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县财政每年足额预算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5万元、其他非贫困村1.5万元的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报酬,用于在任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绩效考核,还明确了村干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机制、医疗保险全额补助机制、人身意外保险全覆盖机制、定期体检机制。
今年8月,达州市委又出台“五条意见”,从多元化选拔培养、专业化培训提能、制度化履职管理、人本化激励关怀、常态化投入保障等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