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党史研究室对40年来组织工作大事要事进行了历史文献梳理,形成了《改革开放40年四川组织工作要事纪略》,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新时代四川组织工作发展汲取历史经验、提供历史借鉴。
一、全面推进整党工作
针对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上的严重不纯问题,党的十二大决定,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为稳妥开展这项工作,1983年3月省委决定先从整顿领导班子和加强党员教育入手开展试点,同年11月在全省部署开展整党工作。这次整党分批分期开展,第一年主要针对省级机关,第二年主要针对地县两级机关和相当于县以上的单位,第三年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全面展开。从1983年12月到1985年2月进行了第一期整党,涉及91个省级机关、党员17000余人,在党员中普遍开展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1985年3月,第二期和第三期相继展开,把纠正新的不正之风、增强党性、加强纪律、端正党风作为工作重点。全省整党工作历时三年半,至1987年6月基本结束,共350多万名党员参加,组织处理党员3.4万余名,开除党籍2224名,给予1.7万余人各种党纪处分,清理“三种人”445人。通过整党,在党内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思想教育,全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等明显进步。此次整党正确处理了整党同改革、经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二、推进党政机构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党政机构存在的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1982年党中央决定开展机构改革。1982年11月至1983年12月,我省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机构改革,省级层面党政工作部门减少31个,市级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减少1/3,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减少513人。此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又进行了六次较大的机构改革。1994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以政企分开为中心,省级党政机构由88个精简为59个;2000年以政府人员、机构减半为目标,全省各级机关行政编制平均精简20.5%;2004年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2010年突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职责关系进一步理顺、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省政府25个部门进行调整变动;2014年重点围绕减少下放审批许可事项、加强依法行政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省事业编制总量、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省政府工作部门调整为40个。党的十九大后,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2018年11月省委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机构改革,按照“对标中央、结合实际、统筹全省”的总体考虑,省级机构改革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机构改革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机构改革后,省级共设置党政机构60个,其中与中央完全对应、基本对应的机构共43个,结合实际设置和优化1个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和17个实体机构。此次机构改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党的体制机制自我革新的重大部署,是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将为决胜全面小康、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省委都把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990年针对领导班子思想作风问题,出台《关于加强县以上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1992年针对一些班子存在的不团结、不勤政等问题,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以学习、团结、勤政、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创“四好”活动;1999年根据“三讲”教育中收集的意见建议,出台《省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的整改意见》;2004年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全省实施“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净化政治生态,省委集中力量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有力推动了全省领导班子政治建设。2014年起彻查南充拉票贿选案,对涉案的477人全部作出严肃处理。2015年召开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出台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十项规定》,集中部署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2016年出台《省委工作规则》和《省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进一步完善省委工作运行机制,同年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决定》。在2016年开始的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中,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始终,确保了整个换届清净、安静、干净,中组部换届风气监督组评价四川的换届工作是全国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党的十九大后,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环境,省委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先后出台《关于省委常委会带头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的意见》《关于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持续净化四川政治生态的决定》,以上率下带动各级领导班子持续加强政治建设。
四、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为推进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筑牢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解决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对党员干部思想上带来的冲击影响,中央部署开展了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按照中央部署,1994年以来我省先后开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学习的活动(简称“双学”)、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简称“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了党性观念、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政治意识。党的十八大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针对5年内连续两次遭受大地震对干部群众带来的思想冲击,2013年5月至7月,省委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全省干部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此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省委于2013年至2014年分两批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部署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在全省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思想根基,汇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正能量。党的十九大后,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4月至9月省委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大学习中学懂、在大讨论中弄通、在大调研中做实,推动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总体擘画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党政干部人才的治本之策。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在党中央领导下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1983年,按照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省委决定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稳妥推进老同志退休安置。1985年,针对当时统一分配、“顶替”“内招”等录用方式的弊端,省委完善干部录用制度,出台《关于改革从社会上吸收录用干部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今后凡吸收录用干部,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报名,由各市、地统一考试”,逐步改变大学、中专毕业生“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制度。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全省公务员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法治化轨道。1995年以来,为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我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同年9月首次在全省范围采用“双推双考”方式,公开选拔10名省级机关副厅级领导干部;1998年出台《四川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试行办法》,对公开选拔进行了规范;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公开选拔模式日渐成熟,形成“8+3”公选厅级干部模式、“3+2”公选县级干部模式、“3+3”公选科级干部模式。党的十八大后,省委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持续深入推进。2014年以来,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出台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管理“1+ 5”干部选任制度,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着力纠正干部选拔任用中唯分、唯票、唯年龄、唯GDP等“四唯”问题。2016年出台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十项规定,结合巡视深入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党的十九大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推动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系统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为治蜀兴川事业提供坚强干部支撑。
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干部队伍现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这一突出问题,中央提出“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省委坚决贯彻干部“四化”方针,1980年以来建立中青年后备干部名单,对领导班子实行动态管理,大力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1983年省委组织部成立青年干部局,抓紧建设“第三梯队”,同时开始有计划地选调应届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历练;1988年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后备干部选拔、考核、培养、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后备干部工作制度;1991年省委提出努力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重点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2007年我省启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此后连续11年每年选聘一批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人才。2010年我省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决定每2年选派一批干部援藏,随着工作推进又决定每2年选派一批干部人才援彝,既为藏区彝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也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历练。党的十八大后,省委立足四川未来发展对干部人才的需要,从2013年起启动实施“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建立公开遴选、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管理、择优使用、动态调整“六位一体”机制,连续5年省市县三级联动培养各类优秀干部人才6.8万人。党的十九大后,启动“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实施一把手提能、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年轻干部铸魂“三大工程”,做好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源源不断为治蜀兴川选拔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七、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始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1985年至1987年,按照中央部署,我省结合整党工作对区、乡、村三级党组织进行了整顿提升;1993年省委提出要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此后我省积极探索推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新兴领域有形有效覆盖;1994年全国开始两个三年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省委于1994年至1996年集中3年时间对全省23万余个基层党组织全面整顿提升,于1997年至2000年分领域开展新一轮基层党组织整建,全省处置不合格党员2.3万人,进一步纯洁了党员队伍;2000年至2002年,结合全省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乡镇、村领导班子换届,省委集中整顿了群众不满意的乡镇领导班子700多个和“老大难”村领导班子2700多个;2005年至2006年,我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整顿大多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7895个。党的十八大后,省委鲜明提出“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大抓基层、打牢基础。深入总结推广资中县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提出“先进党组织上水平、一般党组织上台阶、后进党组织换面貌”目标,在全省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民族地区实施“软乡弱村整顿和强乡兴村示范计划”,藏区以调整处理“两面人”和寺庙“代言人”为重点,彝区以扶贫攻坚、禁毒防艾为重点开展集中整顿。2015年以来,坚持分类调研、分类施策,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对产业园区、农村基层、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高等学校、城镇社区、党政机关等7大领域党的建设分别出台政策文件进行部署推进,构建党领导下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八、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治蜀兴川关键在人才、制约在人才,希望也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2003年8月我省召开全省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在全国率先编制《四川省“十五”人才结构调整指导计划》。2004年我省召开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作出实施人才开发“双五工程”决策,即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建设”;抓好盘活存量人才、开发实用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各类人才“五个关键环节”。2006年建立省委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服务和管理。2007年省第九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人才强省战略”,同年启动实施“天府英才”工程。此后,我省以“天府英才”工程为统揽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党的十八大后,省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制定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10条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6条政策”等系列人才新政,人才制度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以来,为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先后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计划、藏区和贫困地区专业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以来,启动实施省校合作战略,深入推进与名校名院名企战略合作,连续5年开展赴外招才引智和举办知名高校四川活动周。截至2017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15.54万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分别达到296和121名、均居西部省份第一,我省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成功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2015年,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2015年5月,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省委向全省11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同年11月,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省委决定向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派1个帮扶单位、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形成“五个一”帮扶力量。2016年,为充实脱贫攻坚一线领导力量,省委从省直各部门抽调178名干部深入“四大片区”任市(州)部门副职或贫困县党政副职,抽调8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县挂任专职副书记,从省内发达地区选派20名优秀干部到贫困县任党政正职,跨县选派73名优秀干部任脱贫任务较重的乡镇党委书记。坚决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要求。2017年,着眼实现脱贫帮扶工作全覆盖,省委对贫困户超过20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1名第一书记、1个农技巡回服务小组,为贫困户落实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形成“三个一”帮扶力量。同年省委出台《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深入推进人才定向培养、人才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和人才稳定“五大工程”,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2018年6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以及凉山州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决定在省内已向凉山州选派2155名帮扶干部的基础上,再选派3588名干部,组建11个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综合帮扶。各级干部人才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十、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发挥党的战斗力
四川地理环境复杂,各种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改革开放40年来多次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特别是2008年以来,先后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大灾大难,省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各级党委致力于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成为灾区人民的中坚力量;各级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职责使命,在危难时刻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天塌地裂的生死关头奋勇当先、无私奉献,展现了“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的先进本色,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实支撑。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中,全省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达8300多人,基层干部14万多人,先后组建各类“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2.3万多个,参与党员138.3万多人;震后一周内,遇难或重伤造成的759个空缺领导职位全部调整补充到位,20天内966个受损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全部恢复重建,2593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全部建立临时党组织,759个因基层干部伤亡造成的基层组织空缺职位全部补齐。为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震后省委先后选派3000多名干部到极重灾区工作,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集中帮扶行政村4243个,全省共结成帮扶对子7500余对,5万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灾区困难家庭,全国党员自愿缴纳特殊党费97.3亿元,有力推动了灾后重建。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千万灾区群众迅速从废墟中坚强站立,互帮互助、共建家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强不息、感恩奋进,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恢复重建精神,为治蜀兴川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十一、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面对改革发展繁重任务,省委高度重视激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奉献,为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后,省委认真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提出“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2014年印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2015年出台《四川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试行)》;2016年省委印发《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试行)》,提出建立容错机制、完善纠错机制、健全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同年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2017年省委出台激励贫困县党政正职干事创业“10条措施”和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2条政策”,从政策上给予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更多关心激励。党的十九大后,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提出鲜明“政德导向、为民导向、担当导向、实干导向、廉洁导向、公认导向”,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坚持从严管理和关心激励相结合,健全干部选任和容错纠错机制,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奋斗精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正紧紧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以更加奋发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十二、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改革开放,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989年,着眼理顺党建工作机制、整合党建工作力量、加强党建工作组织领导,省委成立党的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1990年省委印发《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党的建设。2000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为全面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省委在全省县乡村广泛开展以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六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水平。2007年省委印发《四川省落实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切实压紧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党的十八大后,省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建立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从2014年起省委常委会每年安排1天时间专题听取各市(州)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带动省市县乡分层开展抓党建述职评议;2017年省委出台《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问责办法》,推动抓党建述职评议常态长效。省委还将落实党建责任情况纳入省委巡视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及书记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党的十九大后,省委制定《党建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进一步推动党建领导小组规范科学高效运行。同时把党建责任纳入巡视整改内容,聚焦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开展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持续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