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开展“大学习”,夜校变“学习园地”。以“彝汉双语”“说唱教学”“尔比尔吉(民间谚语)”“马木特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本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有力条件和经济效益,组织群众每周开展两次晚间学习,通过反复学习、不断灌输、阐明利好,让群众想发展产业。
二是开展“大讨论”,夜校变“辩论讲台”。群众在反复学习自愿发展产业后,通过专家讲述、干部引导,每周开班“专题农民夜校”不少于一次,围绕怎么发展产业、如何发展产业,动员群众代表自己讲、互相议,通过大讨论,再经专家分析论证,初步形成本村的产业发展规划,让群众会发展产业。
三是开展“大调研”,夜校变“移动课堂”。通过“大学习”“大讨论”,让群众走好产业发展“第一步”后,由县委组织部统筹,在每个村选择1名以上的致富带头人,组织到西昌市、德昌县、盐源县等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调研,调研结束后,引导学员将产业发展思路、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具体的发展方式、管理方法讲给群众听,带动群众做,让群众能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