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92460

通江县:这五年满满的“获得感”

www.gcdr.gov.cn (2018-02-05) 来源:四川组工网

从狭窄低矮的土坯房搬进敞亮的“小洋楼”,从两脚泥泞出行到体体面面逛大街,从大病不治到人人有医保,从衣食无着到暖暖和和过大年……细细回味这五年,巴中市通江县老百姓的生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谈及感受,他们乐开了花。

绿了山头,富了村民,摘了穷帽

群山连绵,暖阳如春。在通江县三溪镇永乐新村,成片“小洋楼”,整齐划一,一色水泥路,干净整洁,偶见几口池塘,如同碧绿的翡翠。我们走近村口,支部书记蒲政高兴地迎了上来。

通江县村民在产业园区务工

“你们是头一回来吧,这就带你们四处转转。咱们村方圆4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1.2亩。五年前,7个社1300多人分散居住在村里的山峁沟岔间,大都是土坯房,年久失修,破损不堪。”蒲政说,每逢下雨,满身是泥,种地、吃水只能靠人背马驮。一到冬天,灾害频发,年年广种薄收,老百姓几乎靠天吃饭。村委会没阵地,只能借住村小学的两间小房子,村内没啥基础设施,条件极差。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他们户均都达到5亩以上,老百姓自然就跟着干了,目前全村花椒产业有1200多亩,成规模,有工厂,每年都能卖个好价钱。村民富了,吃穿不愁了,集体也有收入了,加之基础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精准扶贫项目的支持,道路升级为6米宽,村小学、卫生站都规范了,还新建了村委阵地,村民的房子全变成了“小洋楼”……2016年,全村整体脱贫,2017年又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村里兴起10多家农家乐、民宿、农特产品作坊,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形成了勤劳致富的好风尚。

“前几天,几个外出务工的朋友回家,建议把新房子挂上门牌号,怕亲戚来了找不着。几个老党员也说,过去开会在坝坝里坐石头,写字靠膝盖,没一个像样的场合。现在好了,支部有了摊子,党员有了担子,群众致富也有了路子,老百姓跟着咱们干,心里才有盼头、手脚才有劲头。这不,十九大又这么一开,习总书记提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等,不就是咱们村正在做的嘛,就更有信心了。”

手有粮了,心不慌了,观念变了

进入数九寒天,烟溪乡苏家坪村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来到陈怀和家,两层的楼房靠着水泥路而建,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进屋,一块块年猪肉吊在火塘上方,浓浓的年味儿……围坐在火塘边,细细回想2017年的“获得感”,老陈露出会心的微笑。

通江县烟溪乡苏家坪茶农采茶忙

苏家坪村种茶叶有些年头了。改革开放初期,村里有个集体茶园,200余亩。田边屋后,零零星星,农户也种。茶叶质量不错,但就是产量不高,农户们自己喝点宰零散卖点,卖不起价。2001年,扩大生产,成立了一个公司,现叫龙湖山茶叶合作社。

苏家坪村的地形特别适合种茶。可一开始,许多老百姓不愿意。“咋整呢?强扭的瓜不甜呀,我们支部几个人一商量,党员带头干吧!当时,咱们村有28名党员,一个党员带一户人,每户至少种3亩以上,这是硬任务。说实话,肯定是有困难、有阻力的,但我们要党员自己去克服、去解决。我知道,只要种出来,老百姓看到确实赚钱,他们才会跟着干。”

如今好了,家家户户只种茶,小户三五亩,大户上百亩,有打自家品牌的,有联合搞加工的,还有搞对外销售的,一年至少净赚五六万。春天,全村人齐上阵,人手不够就把亲戚叫来,采一天茶,零工收入80-100元不等。村里的老人们都说,穷了大半辈子,如今喝上了“享福茶”,日子越来越好了。去年,县上、市上、省上都让陈怀和去作交流发言。

沉下了心,站稳了脚,攒足了劲

通江县委组织部第一书记宋骏鑫鸿为广纳镇石墩村争取的农资肥料

“宋书记,你要给我享受贫困户的政策,我家从解放后就一直是贫下中农,从来都没有享受过国家任何政策,不给不得行。”“宋书记,凭啥子他们可以贷款,我就不可以贷款……”广纳镇石墩村三梁六碥,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让第一书记宋骏鑫鸿备感压力。怎样发展产业?怎样助农增收?怎样统筹整合资源?一道道难题让他常常在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宋骏鑫鸿来自农村,他知道老百姓需要啥、盼着啥。他从班子、党员入手,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平台,做思想工作,提纪律要求,带头示范。换届风气学习不流于形式,党内民主生活辣味十足,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思想迷茫的党员干部重新修订了新“坐标”,将迷失航向的支部扳回了“正轨”。

但仅仅是思想转变不行,还得行动跟上。宋骏鑫鸿以“党员示范工程”为基础,成立了“通江县石墩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亲自担任合作社副理事长,结合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政策,确立了打造梨树湾集中安置点乡村旅游中心、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为主的两大规模产业区的发展战略。

“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给了我力量,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干了起来。几年来,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或是周末,我都和他们一起。”如今,村里共建成规模化生态养鱼池130亩,并投放鱼苗10万余尾;还建成了150亩生态果蔬产业区和1000亩向日葵种植基地,老百姓增收有保障了。

去年,宋骏鑫鸿与村“两委”一班人四处招商,成功引进惠州通达磁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通江县石墩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惠农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带动群众养殖“桑辣鸡”2万余只,带动36户贫困户和200余名群众致富增收。

宋骏鑫鸿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留守在村的老人和孩子们没人照顾。他也正在联系爱心服务社,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回想起驻村以来的点点滴滴,我心里不禁升起一种成就感、一种获得感。我以真心感染着村里人,他们同样也改变着我。”宋骏鑫鸿很是感慨。(中共通江县委组织部 张峻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