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村民疑惑的目光投向他:“一个城里来的机关干部能在农村安心工作就不错了,还能搞出啥子名堂?!”。
一年后村民纷纷感慨:“现在产业搞起了,收入增加了,生产路、便民路都修到了屋门口,真多亏了杨书记啊”。
村民们口中的杨书记正是开江县水务局选派到天师镇李家坝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杨吉平。
强组织凝心聚力
抓党建、促脱贫,打造强劲“火车头”
刚到村上时,李家坝村干群关系紧张、村民频频上访,虽然在乡镇工作多年,但从未见过这种状况,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党组织作用弱化的症结所在。他把走访群众作为突破口,坚持每天吃住在村,逐户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很快他就找出了问题症结:党支部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杨吉平把加强党建工作、激活人心,作为甩掉难点村、贫困村帽子的抓手。通过建好支部阵地、建强班子队伍,让支部带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成为工作的方向。
通过推行“党建+脱贫”工作机制,联合水务局机关党支部、邻近产业强村崔家坝村党支部、贫困村李家坝村党支部组成大荒寺扶贫攻坚联合党委,实行“党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带领村支部间结对共建。
一年多的努力,李家坝村的阵地全面提升,回乡创业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越来越多。通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年近花甲的村文书马兴本主动要求入党,“入党好啊,我们这些‘老黄牛’,要继续发挥‘余热’,为脱贫释放自己最大能量”。
办实事取信于民
修道路、兴水利, 村民竖起大姆指
“要想富先修路”。过去李家坝村没有一条像样的便民路,一到下雨天许多在家的老弱病残,就干脆不出门,杨书记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他从县水务局争取到部门资金100多万元,先后新建、整修通组生产便民路5条近4公里,新建桥梁1座,彻底解决了车不能进组、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
了解到村民大春生产灌溉难的问题,杨吉平又加班加点修建督促施工修建拦河堰、蓄水池。2016年3月10日,村民期盼已久的伍家坝拦河堰竣工,当白哗哗地水流进田间,村民们无不竖起大姆指,“我们的第一书记就是好啊,有能耐,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哟!”。
在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杨吉平先后为李家坝村争取行业扶贫资金600多万元,新修渠道500米,河堤修复200米,新修蓄水池6口,整治山坪塘2口,有效地解决了近600亩良田的灌溉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亩。
谋发展富民强村
兴产业、结对帮,造血盘活“空壳村”
富村必先富民,杨吉平始终把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包组、党员群众包户”的结对帮扶活动,村民李海洋等4名致富能手在党支部的引导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名发展能手帮带24名困难户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实现了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
青年党员魏方飞注册成立了开江县大荒寺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为扩大种养规模,杨吉平多次帮忙争取项目。在外创业多年的村民马兴林,企业遇到了困难,得知情况后,杨书记和村干部先后两次到外地,关心鼓励他、引导他回乡创业。村民崔永海承包了几个组的集体山场,发展养殖业,杨书记多次带他到县畜牧局请专家现场指导。
贫困村要脱贫,要摘帽,就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杨吉平深知这一点。他提出“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带头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采取“土地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保底加分红”模式,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大力整合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正是由于这些党员和致富能手的带动,仅2016年全村发展“不知火”丑柑270亩,青脆李200亩,散户养鸡3500只,散户养鸭4500只,推广农村实用技术2个,全村人均收入突破4800元,年增长300元。
解民困构建和谐
识真贫、扶真贫,真心争做“贴心人”
3组村民徐正海家极为特殊,妻子五年前撇下孩子,远走他乡,如今老人瘫痪在床,儿子整天无所事事,至今还没找对象,全家老小仅靠低保艰难维持。杨吉平得知情况后,多次找徐正海谈心鼓劲,为他家制定远、中、近脱贫计划,帮助其子开网店,并找懂业务的人员免费培训,现在生意好起来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大为改观。
贫困村民陈通明身有残疾,家属又常年有病,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家庭十分困难。杨吉平便帮助他完善资料解决了低保问题,重燃了他的生活希望。老党员潘友忠,身患癌症,花费了大量治疗费用,他又想方设法帮他申请大病救助,减轻其家庭负担。
杨吉平还动员大家参加“新农合”和购买养老保险,全村670户2340人全部参加了“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00%。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杨吉平始终心系困难群众,通过自己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树新风教育群众
出实招、做表率,带头传递正能量
去年,李家坝村修便民路,施工队刚入场,水泥就丢了两包,这件事对杨吉平触动非常大。在为群众办好事的同时,还要抓好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既要“鼓钱袋”,更要“富脑袋”,引导村民倡树文明新风。
“村里连个像样的文化室都没有,怎么能丰富大家的‘脑袋’呢?”杨吉平想到了文化阵地建设。他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村文化室升级,又向帮扶单位筹措资金1万元,购买“农民夜校”的桌椅用具,让农民“充电”有场所。
李家坝村沿河分布着居民房屋,有的村民把垃圾随意丢进河里,搞得上下游村民意见很大。杨吉平立即组织党员志愿者进行整治,带头给村民宣讲环保知识,清理粪堆、垃圾堆,又组织实施房前屋后绿化工程,村容村貌换了“新颜”。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杨吉平就是这样心系贫困群众,无怨无悔奉献脱贫攻坚,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来要求自己,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开江县委组织部 杨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