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47193

万源:让“老黄牛”在脱贫攻坚一线焕发新活力

www.gcdr.gov.cn (2017-09-19) 来源:四川组工网

万源市在决战脱贫攻坚大会战中,向脱贫攻坚一线选派退休干部、“退居二线”干部及年老农技干部,构建“老中青”结合、优势互补的帮扶体系,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落地见效。

突出经历多元,对标遴选一批第一书记。按照“个人申请—群众举荐—单位推选—组织审核”程序,对照第一书记基本标准,从市级部门和乡镇遴选12名“退居二线”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扛起脱贫攻坚“大旗”,扎起脱贫攻坚“墙子”,挺起脱贫攻坚“脊梁”。现年55岁的杜万轩,曾任市水务局副局长,是固军乡火石梁村第一书记,两年如一日,以村为家,积极争取解决群众出行、饮水、灌溉、用电、上网“五大难题”,让“火石梁”真正“火”了起来,群众亲切称他“胶鞋书记”。年近花甲的草坝镇光华村第一书记李兴树,把曾任13年乡镇党委书记的经验化作为民办实事动力,新建文化广场1个、微水池11口,架通3个社自来水管,安装路灯18盏,给群众脱贫奔康吃下“定心丸”。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一级警督徐代权,曾在部队当过秘书,53岁之时,又冲上中坪乡吕家坡村“前沿阵地”,开展抓班子、带队伍、晒党课等“战前动员”,打响建漫水桥、赠喷雾器、送微耕机“第一枪”,率先吹响脱贫“冲锋号”。

突出专技优势,对需筛选一批农技人员。根据富硒种植、特色养殖等功能模型村类别及产业发展“大清单”,整合全市农技干部力量,按照“老优先”办法,让56名50岁以上行家里手“对号入座”,适时开展清脆李栽植、中蜂养殖、畜禽疫病预防等技术培训,为群众增收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撑”。只差60天就退休的市品种改良站高级兽医师张运昌,致力把“鸿运昌盛”带给罗文镇马蹄坝村贫困群众,培训种植养殖技术200余人次,赠送科技书籍200册、喷雾消毒器2台和消毒药品120瓶,“进圈入舍”消毒2000余平方米。现年53岁的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职工潘广海,高级农艺师,欣然选择万源最偏僻的庙子乡庙子坝村,实施“产业兴村、种养富民”工程,指导群众发展蔬菜350亩、苹果500亩;培育科技示范户3户,发展生猪200头、肉羊110头、土鸡3000只、中蜂350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突出群众公认,对号推选一批“两委”干部。在村级党组织换届中,大力鲜明群众公认导向,突出高效精干,充分发挥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老同志优势,带领群众攻坚破难,致力改善村容村貌,让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现年61岁的龚成禄,在官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退休,去年村级党组织集中换届,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凭借“土生土长知民情、种植养殖懂技术”优势,针对海拔梯度大特点,上任伊始开出一济漂亮“增收良方”:“低山区蔬菜+养鸡,中山区青脆李+花椒,高山区中药材+经果林”的“网格化”发展产业模式,人均增收上1000元。

突出优势互补,对应派选一批驻村干部。综合分析组建驻村工作组的年龄梯次、经历多元、专业互补、地域适当等相对匹配度,尤其针对“小鲜肉”工作组,注重派选“压舱石”“退居二线”干部54名,打造“老中青”梯次结构的驻村工作团队。现年55岁的旧院镇窑坝子村驻村干部吴强发,发挥财政所长善于“精打细算”优势,常背2把“算盘”,一把“算”项目资金,争取帮扶单位投资近100万元,维修村道路、新建微水窖、发放黑鸡苗;一把“算”群众收入,让群众听得清楚、想得明白、记得牢固。魏家乡楠木坪村“班子不团结、群众意见大”,现年55岁的乡干部冯贵华临危领命,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发挥“润滑剂”作用,从“两委”干部谈心入手,解开干群“心结”;从“刺头”群众交心着力,消除干群猜忌,使“问题村”一跃成为“示范村”。现年56岁“退居二线”干部吴达明,是蜂桶乡巴桃园村驻村工作组“老字号”,“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帮助群众建房“建到底”、农作物收割“收到家”、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发到户”。

(万源市委组织部高继兵 杜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