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村民们第一次见到黄波:“一个县城里下来的干部能安心在农村工作?怕是来镀层金就跑的哦”,“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能办啥子事。”……两年后,还是这那些村民“黄书记来这两年,我们村里变化好大哦,收入增加了,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多亏了书记”。
村民们口中的黄书记正是大竹县国资办选派到团坝镇农华村任第一书记的年轻干部——黄波。笔者初次见到黄波,是在农华村白茶地里,他正在和村民一起种白茶,一个皮肤黢黑,微微发胖的身材,理着小寸头的年轻人映入眼帘。
团坝镇农华村地处团坝镇西北部,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957户,288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544人,贫困率达18.4%。靠天吃饭的村民、严重老龄化的劳动力、闭塞的交通等等压得村庄得不到一丝喘息。
重燃组织活力 建好脱贫攻坚“大本营”
“组织生活基本没开展,组织两次仅仅就学个文件,让党员群众都失去了兴趣。”初到农华村,群众的议论传到黄书记的耳中,看着空落落的村两委办公室,零星的摆放着蒙尘的桌凳。如何建强支部,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带动力是摆在黄书记面前的首要事件。
建好阵地堡垒。黄波积极争取建设资金8万元,对农华村办公室实行标准化打造,规范设置农民夜校、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广播室、党员活动室等,配齐配全办公设施设备,村办公条件和组织活动场所取得翻天覆地的改变。带好班子队伍。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黄波深思,“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班子,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在镇党委帮助下,下派2名有干劲、有激情的年轻干部到农华村任副书记,充实壮大了农华村班子。同时,在2017年村委会换届时选拨了1名年轻优秀大学生任村委会副主任,解决了原“两委”班子老龄化,无人运用电脑办公的尴尬境地。激发干部群众活力。加强党员管理,创新“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积分制,开展多形式党员群众培训学习,采取“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有效增强了党员身份感,提升干部群众的工作活力。
现在党员群众都说:“以前,村里组织大家开会学习冬天冻的受不了,夏天热的受不了,开展活动不但次数少,且内容单一。黄书记来了以后,办公条件改善了,开会学习大家都能坐的住了”。很多事情在大伙儿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
为民办事服务 汇成第一书记“宣传片”
到村后的第一个“两委”会上,他就坦言“我出生在农村,毕业后又在农村工作了近5年时间。这次组织派我来咱们村担任第一书记,我就是来给群众办实事的”。刚到农华村,黄波就坚持吃住在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访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摸清了农华村村情村貌。
要想富,先修路。刚到农华村时,村民反应最多的就是道路问题,一方面农华村到镇上的唯一道路,在9.18洪灾时受损严重,特别是马路崖路段路基完全被洪水冲毁,有较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村组道路基本没有硬化,群众出行多有不便。修好这条“生命路”成了农华村脱贫奔康的关键。他反复与村委讨论,从村级运维资金中拿出4万元,对马路崖路段修建了保坎,消除安全隐患,并在公路沿线新增避让车道20处,提高现有公路运输能力。又积极向县财政局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9万元,向县交通运输局争取农村道路建设指标4.85公里。目前,村民集资工作及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道路建成后将极大地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
哪儿需要帮助,哪儿就有他的身影。农华村4组村民周贤军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腿畸形,40岁仍然依靠70多岁的老母亲救济度日。怎么让周贤军这种无劳力、又行动不便的人脱贫。经同村“两委”商讨,先按程序为周贤军办理低保和残疾资贴,并在村委会办公室楼下安排了一间房屋,让周贤军帮忙看守村办公室,每月给他150元补贴。又自己出钱给他买了一把轮椅,基本上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周贤军自己还买了几台麻将机,供村民农闲时打牌娱乐,顺便卖一点方便面和酒水,彻底摆脱了贫困。“黄书记来这一年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他真是个为群众办事的好书记,”周贤军满怀激动告诉笔者。
其实,在农华村像周贤军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虽然他们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但都非常迫切的需要帮助,黄波书记统筹各方资源,竭尽全力帮助每一户贫困户家庭,为我们第一书记立好了榜样,树好了标杆。
发展特色产业 铺好脱贫奔康“致富路”
长期以来,农华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红薯等传统作物,且大片土地荒废,村民收益甚少。“光种植水稻可不行,必须发展特色产业。”黄波心中默默思索。
2015年12月团坝镇党委书记带队到浙江安吉学习考察白茶产业,学习期间黄波亲眼见证了安吉白茶的发展历程以及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回来后,黄波就像打了一剂强心剂,马上联系专家分析农华村的土壤情况。分析报告出来后——适宜种植,黄波欣喜若狂,随即到处联系业主,经过一个月的“东奔西跑”,终于引来了业主,可是新的难题又随之而来——土地流转工作,很多群众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他和村“两委”干部,一个院坝一个院坝的开会,一户一户的做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用了不到10天,就把700亩的土地交付给了业主。白茶虽好,但要想大面积推广,还得等到3年之后,让群众见到白茶的经济效益才行。如何在这段时间让群众多渠道增收,仍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不能一枝独秀,定要百花齐放。2016年2月,黄波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在西安做干货生意的张厚忠,从他那得知另一种经济作物——吊瓜。吊瓜不但易种植、易管理,且种植一次管5年,就算60岁以上没多少劳动力的老年人,一人也能管理好几亩,且那些不适合种植白茶的土地却适合种植吊瓜,这非常适合农华村当前的发展需要。经村“两委”多次与张厚忠交流磋商,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及后续推广等方面为他提供便利,张厚忠最终同意在农华村发展200亩的吊瓜。并在2017年带动周边几个村的群众一起种植,目前光农华村就发展吊瓜500余亩。
通过这种长远发展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农华村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农华村共发展白茶700亩,吊瓜500亩,还有400亩的花椒产业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2017年度可完成种植。从2015年12月至今,白茶、吊瓜、花椒3项产业,光劳动用工就达16000余个,群众实现在劳务收入96万元。
第一书记给农华村带来的变化,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致富的门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过去的“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两年前的黄书记现在变成了“黑书记”,不过这正是他的‘勋章’,他为农华村做的点点滴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大竹县委组织部 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