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49173

村子是我家村民是亲人——记通江县广纳镇石墩村第一书记宋骏鑫鸿

www.gcdr.gov.cn (2017-08-18) 来源:巴中日报

  “我想早点回‘家’,那里有我最熟悉的山水农房,有我最想念的大爷大妈……”宋骏鑫鸿的驻村日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

  宋骏鑫鸿是通江县委组织部派驻广纳镇石墩村的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来,在他的潜意识里,石墩村早已是他的家,是他最深的牵挂。

  较真逗硬

  对症下药强党建

  “宋书记,凭啥子他们可以贷款,我就不可以贷款?”“宋书记,我家都没享受过啥政策。”刚到村时,大会小会上都有人“扯经”。当了6年干部,在村上工作5年,先后担任过村主任助理、村主任、代支部书记,宋骏鑫鸿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从没见过一个村群众的怨气如此大。

  宋骏鑫鸿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出症结所在。白天,他走村入户,从贫困户到非贫困户,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详细记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晚上,他挑灯夜战整理工作日志,把群众的问题和想法逐一分类,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标注上不同的符号。

  望着笔记本上的圈圈点点,他找出了问题症结:村民的不配合不理解归根到底还是基层党组织软弱、凝聚力涣散。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正风。“党建不抓,旗帜不扬,核心不在,干部不力,群众就是散的。”宋骏鑫鸿通过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院坝会等,分别与村社干部、老党员交流谈心,一手抓群众工作,增强凝聚力,一手抓党建工作,增强号召力。慢慢地,纯正的党风、淳朴的民风悄然形成,2016年该村获全镇“先进党支部”称号。

  勇于担责

  尽心竭力谋发展

  石墩村“三梁六碥”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让宋骏鑫鸿备受压力。怎样发展产业?怎样增产增收?怎样统筹整合资源?一道道难题让他彻夜难眠。

  “宋书记,我们七社几个贫困户想发展生态稻田养鱼,你看要得不?”“宋书记,我们三四社想连片种西瓜可以不?”村民大会上,大家纷纷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通过走访调查、征求群众意愿,一张“一中心两产区”的产业发展蓝图绘就。宋骏鑫鸿与返乡创业青年张青松一起,以“党员示范工程”为基础,成立了“通江县石墩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宋骏鑫鸿担任副理事长。合作社吸纳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结合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政策,确立了打造梨树湾集中安置点乡村旅游中心、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为主的两大规模产业区的发展战略。

  “群众那么认可我、支持我,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就更重了。”为持续巩固产业发展,宋骏鑫鸿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督战在一线。如今,村里共建成规模化生态养鱼池30亩,投放鱼苗5万余尾;建成了50亩生态果蔬产业区和年出栏200头猪仔的母猪能繁厂。2016年底,全村顺利脱贫摘帽。

  心系群众

  扶危济困办实事

  “最牵挂的是我们村群众的安危冷暖。”宋骏鑫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驻村的第一天,得知村小学还有近100名学生,因为没有专业美术老师而放弃了该课程。在与校长交谈后,宋骏鑫鸿自愿当起该校1至6年级的美术老师。他常常借着教学鼓励孩子们励志成才,“扶贫先扶智”成了他的教学理念。

  去年寒冬的一个深夜,一社贫困户蒲永碧因肺气肿不省人事,宋骏鑫鸿带着村医吴兴成赶到现场时情况已很严重,他果断决定驱车将蒲永碧送到平昌县得胜镇卫生院。可镇里的卫生院条件有限,只好又送往50公里外的平昌县医院。等赶到县城时已是凌晨4点,可惜还是没能救回蒲永碧。蒲永碧的家人拉着宋骏鑫鸿的手说:“宋书记,真的很感谢你,感谢你努力为我们争取最后一点希望。”

  三社贫困户杨绪贤的住房年久失修,墙体多处裂缝,但由于不属于易地扶贫搬迁类别,全家人对村干部的工作意见很大。宋骏鑫鸿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杨绪贤办理危房改造手续。当房屋得到了加固后,杨绪贤感激不已。

  “宋书记真心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宋骏鑫鸿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村民。

  “只要扶贫工作还需要我,就算让我重新选择,我还当第一书记,直到带领贫困群众全都过上好日子。”宋骏鑫鸿说。(张敏 记者 赵尉伶)

  原标题:村子是我家村民是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