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既是革命老区县、传统农业县,也是省定贫困县,辖区有48个乡镇3个街道办,有省定贫困村70个。2016年底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760人,贫困发生率4.99%。面对脱贫攻坚面宽、量大、程度深的县情实际,大竹县紧紧扭住“5+1”帮扶力量这个脱贫攻坚队伍主体,突出抓好“管、育、考、激”,持续精准发力,汇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围绕“如何履职”,抓好队伍管理,夯实脱贫攻坚队伍根基
针对部分“5+1”帮扶力量职责不清、人员工作变动等情况,着力在抓队伍管理下足功夫。一是协调小组规范化。成立县“5+1”帮扶力量协调小组,下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县委组织部,抽调5名乡镇和县级部门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一支业务熟、能力强的“5+1”帮扶力量管理队伍,做到精准、精细化管理,全力确保“5+1”帮扶力量工作的有序和高效运转。二是岗位职责明细化。组织编撰并出台《大竹县贫困村“5+1”帮扶力量工作细则》,细化各自工作职责93条和工作要求121项,讲清讲明工作标准,为各帮扶力量工作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帮扶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三是工作管理清单化。坚持清单化管理,每月初按时出台贫困村“5+1”和非贫困村“3+1”帮扶力量任务清单,实行对表看齐,逐项销号,月底进行“回头看”。各帮扶力量结合联系帮扶村年度脱贫目标,按月份、季度细化脱贫任务,形成月工作清单,保障各项部署有条不紊推进。
围绕“是否在干”,强化监督考核,督促脱贫攻坚队伍履职
针对“5+1”帮扶力量到岗到位情况,是否认真履职的问题,建立四项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一是建立每月督查机度。抽调县委组织部、县直工委、县农林局、县畜牧食品局、县司法局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20人组建5个常态督查组,按照“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要求,每月全覆盖督查全县70个贫困村“5+1”帮扶力量和部分非贫困村“3+1”帮扶力量,主要通过电话抽查、实地查看、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对被连续通报2次的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还将纳入年终考核和个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形成督查通报5期,约谈相关责任人7人。二是建立实时抽查机制。分条块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位置定位功能,实行每周不定时全覆盖电话抽查一次,并进行微信实时位置共享,加强帮扶力量日常监管,特别贫困村第一书记,督查情况次日通报全县,督促各级到岗履职。三是建立指标考核机制。对各帮扶力量实行半年一小考、全年一大考,按照工作成效、群众评价、乡村两级评估“3:4:4”的标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全方位考核驻村干部在村工作实绩和脱贫实效,考核总分低于70分的“一票否决制”,不纳入评先评优考量,对考核优秀的纳入组织视野。四是建立现场评赛机制。创新开展脱贫攻坚评赛工作,采取实地看、全面查、随机问、多方评、公开赛、限时改等方式,对表考核体系,比常规动作落实、比自选动作创新、比工作成效业绩。对评赛排名靠后的发黄牌警告、排名靠前的发流动红旗鼓励,并督促排名靠后的“5+1”帮扶力量在县电视台公开作出整改承诺、帮扶承诺,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浓郁氛围。
围绕“干得如何”,抓实干部培育,提升脱贫攻坚队伍能力
针对部分驻村干部履职能力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着力在提能力上下工夫。一是集中培训强基础。分块组织开设专题培训班,以实用为目标,采取学员“点菜”、学校“配餐”的方式,培训前围绕“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征求各帮扶力量的培训需求,党校针对性聘请县内外业务专家、技术能人,推送有效、实用、科学的学习课程,切实提升帮扶干部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开展业务培训20场次,培训2800余人。二是实践学习提能力。采取“党校+实践”培训模式,全域覆盖抓好帮扶力量等“六类”实践培训,实行现场比拼、演练,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帮扶力量精准扶贫能力。三是交流互动补短板。通过常态督查小组实地走访,掌握摸准各地帮扶力量优劣,不定期召开现场会、座谈会进行交流互动,互相借鉴脱贫攻坚优秀模式。加大典型经验的宣传推介,积极收集各地先进经验做法,今年以来,编发《大竹组工快讯》12期,《脱贫奔康简报》18期。
围绕“愿不愿干”,健全保障机制,激发脱贫攻坚队伍活力
针对驻村帮扶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出路的问题,紧扣政治激励、经济激励、精神激励,不断激发干事激情。一是政治激励激发干事主动性。打破唯身份、论资排辈,优先选拔使用年度考核“优秀”或受到县以上表彰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特别优秀、表现突出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条件推荐提拔或重任。目前已有18名表现优秀、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受到提拔重用,其中从事业单位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6名。二是经济激励激发干事积极性。县级财政按照每贫困村每年5至8万元标准预算的基础上,再追加2万元的驻村工作专项经费;派员单位为新任第一书记一次性发放安家补助2000元,并按照标准发放伙食、交通和乡镇工作补贴,每年“5+1”帮扶力量牵头单位为第一书记、农技员、法律顾问、驻村工作组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安排一次体检。乡镇党委、贫困村党组织为驻村干部提供办公、食宿等工作和生活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三是精神激励激发干事创新性。坚持领导干部“一把手”带头谈心谈话全覆盖,分级分层、责任到人,及时疏导压力,不断增强驻村干部的归属感;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在本单位职务职级晋升、学习考察、职称评定、竞争上岗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可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照顾;单位评先评优优先考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015年以来,165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获得县级以上表彰,不断激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大竹县委组织部 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