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探索“政、校、企”联建模式推进农村人才培训工作
图为新平镇村民在航天学院进行操作实践培训
为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广汉市积极探索“政、校、企”联建模式,充分发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设施和技术优势,联合域内重点企业成立“劳务品牌项目培训基地”,形成“政府引导、学校培训、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村人才培训格局。
建立培训基地,服务经济发展。在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信息沟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用工信息档案,建立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制度,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适时而有效的对接。同时,按照学员不同的培训需求,提供“菜单式”教学模式,每次教学选派跟班服务管理人员,随时调整、丰富培训内容,督促培训计划落实,检查考核培训成效。现已根据企业、劳务者双向需求,开办电工、焊工、钳工、数控车工和计算机维修5个培训班,培训高级工580人,有效缓解相关企业高级人才缺口,推动经济发展。
突出实用技能,注重实际实效。紧扣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以紧贴生产实际,突出基本技能和先进实用技术,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注重培训效果。在培训方式上,以集中授课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紧紧围绕“方便、有效”的原则,提高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便利性,降低参训成本。在考核评价上,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协调企业承担办理技术等级证书的费用。在培训时间上,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出发,充分利用农闲和夜间时间。在培训地点上,则以航天学院为集中培训点,尽可能就近培训对象或送培训下村,服务上门,确保培训的到课率。
规范监督激励,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对培训高校和用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对为农民工培训就业做出成绩的单位给予奖励。一方面对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积极协调有承担农民工培训所需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的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农民工定点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健全相应的奖励机制,以绩效评估为手段,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培训项目的研究开发、培训的社会效益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别由政府职能机构、用工企业和农民工三个方面对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服务做出评价,依据评价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