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今年以来,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党工委着力从基层党建和群众服务入手,紧扣群众关心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就业难、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四大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区域化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团互动、群众参与、共建家园”的新路子。
建大工委机制,借力解决突出问题。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原则,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的“大工委”体制,下设社区党建联席会,重点围绕街道与驻街单位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和工作共振点,组织领导辖区单位合力改善基础设施、治理环境污染。建立“六共二建”活动载体(经验共享、基础设施共用、志愿服务共有、思想教育共抓、党员队伍共管、文明社区共创;项目共建、基地共建),先后汇集资金7000余万元,实施老旧危房改造,新建道路4.5公里、维修桥梁2座、增划交通标线300米;实施环境治理,取缔关闭居民区周边的堆煤货场、洗煤焦化企业,整治电厂粉煤灰堆场并实施生态修复,切实改善了辖区人居环境,形成了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着力解决突出难题。借鉴“三社联动”,组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培育14家社会组织、1家社会企业,形成以“微利+无偿”、“创业+基地”、“解急性+便利性”、“义工+专职”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就业难、物管难问题。通过就地挖掘社区资源,在全省率先成立由社区自主兴办的社会企业—攀枝花市嘉惠居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搭建“社区+社会企业”多元服务平台,成功开发135个就业岗位,帮助85名“4045”人员实现再就业。坚持以自治、互助为核心,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对改制企业家属区、廉租房、沉陷区安置房小区,分类实践“居民自治+服务外包”、“社区自管+政府扶持”以及“居民自治+互助管理”等模式,推动有治安防范、有维护维修、有绿化保洁、有停车管理的“四有”准物业管理,实现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传承三线建设精神,解决群众思想根源问题。坚持大力弘扬三线建设精神,教育激励党员群众,凝聚发展正能量。动员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广泛走访参与三线建设的老党员、老劳模,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他们当年的生产、生活,形成近30万字的原始材料,编撰了《峥嵘岁月——从三线建设一路走来的河门口》一书,并依托社区“老幼居”平台,精心打造河门口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长廊,开展以“传承攀枝花精神”为首的10大社区公益项目活动,加强“三线建设”精神教育。同时,注重典型示范教育,开设“三线记忆”专栏,发展“阳光小记者”,挖掘辖区先进事迹,精心制作成新闻专辑,上传到街道博客,在“逢8影院”、电教室、居民活动中心广为宣传,让居民群众学习自己身边的党员群众共筑“同心路”、苏铁小区居民自葺排洪沟、南街社区“五老”志愿者主动上街文明劝导等感人事迹,形成了基层党建思想引领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