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86228

四川省17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www.gcdr.gov.cn (2015-03-13) 来源:组织三处

四川省17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四川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省已有1200多个机关党委(总支)、9600多个机关党支部、17万余万名机关党员社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岗位12.5万个,完成服务项目6300多个,受到群众欢迎。
  坚持就近就便,开展“双报到”。一是省市县三级机关党组织到单位所在地社区报到。每个机关单位党组织每年到社区认领并完成1个以上服务项目,安排新录用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选派机关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参与社区共驻共建。二是机关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原则,机关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登记特长优势、服务意向和服务时间,接受社区党组织统筹管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每名报到党员至少认领1个公益服务岗位或加入到社区的1个公益性社会组织。三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结合“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省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帮扶活动。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到成都环城生态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全省领导干部作出表率。各市州委书记、组织部长带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社区做志愿者。省委组织部组建专门工作机构,指导组织系统率先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
  区别不同情况,深化“三服务”。一是党员个体层面,开展义工服务。全省发出“党员干部做义工、为民服务见行动”号召,要求每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担任政策法规宣传员、党建指导员、社情民意传递员,每年累计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16小时。普遍把每季度最后一周的周末确定为“党员义工日”,集中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服务活动。二是基层支部层面,开展结对服务。以机关党支部为单位,与社区网格、院落、楼幢党支部开展“1+1”结对服务,制定服务计划,作出服务承诺,帮助社区老弱病残、特困家庭、空巢老人、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解决具体困难。三是机关单位层面,开展组团服务。统筹整合机关单位资源,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等形式,集中人力物力组团上门服务。
  创新载体手段,注重“三统筹”。一是统筹群众需求,搞好供需对接。引导机关党组织到城乡结合部、群众工作力量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社区报到,确保机关党组织社区报到分布相对均衡。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单制”工作模式,按照居民群众迫切需要、机关干部力所能及的原则,由社区党组织统筹征集群众需求,在社区发布,由机关党员认领。二是统筹各方联动,促进力量整合。坚持党组织主动引领和介入,积极培育社区公益性、服务型社会组织,实行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同步孵化。注重在党员志愿者中培育社会组织带头人,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有序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党员志愿者为引领、青年志愿者为基础、社会志愿者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格局。三是统筹信息资源,搭建网络平台。学习借鉴地震灾区外援志愿者的活动方式和运行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开展党组织网上建队、党员志愿者网上注册、志愿服务信息网上查询,实现信息互动共享。
  着眼常态长效,健全“三机制”。一是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坚持县(市、区)统筹,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位,根据片区、街区、巷道、楼院分布划分服务网格,构建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专业服务队和志愿者工作室“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各地普遍建立简便易行的报到登记、服务记实、沟通反馈等制度办法,建立公开承诺、奉献积分、星级管理等激励约束措施,定期开展“志愿者之星”、“优秀服务队”等评优表彰活动,把“双报到”志愿服务作为机关目标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三是打造党员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党员志愿服务标识、徽章、歌曲,推广各地探索创造的“照亮回家的路”、“搭把手…不孤单”、“爱心超市”、“阳光家园”等创意项目,开展“十佳服务品牌”创意评选。广元市面向全国征集党员志愿服务歌曲,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为传唱,通过设置手机及固定电话铃声等方式扩大党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