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商圈党建“圈”出影响力
电影《二十四城记》里讲述了一家东北搬迁大西南工厂的断代史,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和体验。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就是成都的建设路。
同样,从当年的工厂区到如今涵盖商贸百货、酒店写字楼、金融保险等行业的现代化大商圈,一路演进的还有这里的“商圈党建”,感受到巨大变化的还有商圈里的创业人。
编织一张网
建设路商圈现有企业和个体商户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日均人流量近两万人,经济总量占成华区全区的26%。
商圈里不仅非公企业数量多,类型也不少。有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经济组织,企业属性不同、规模参差不齐。
如何让党建工作覆盖规模不一、形态各异的商圈单位?
2012年7月,成都市成华区委组织部、建设路街道党工委经过前期的一系列探索,正式组建“建设路商圈联合党总支部”,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整合党建资源、提升服务实效等措施把组织建设延伸覆盖到商圈的各类“两新”组织。
“我们从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中选派了两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充实到联合党总支担任总支委员,专门负责党建。同时,从商圈企业管理层中挑选了兼职党务联络员,组建起了一支稳定的商圈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云谦说,“商圈联合党总支部目前下辖有7个党支部,在册党员有108名。”
“2012年刚开始接手工作时,大家还窝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开展工作,现在,商圈单位对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支持,党员活动中心也建起来了。”建设路商圈联合党总支书记杨剑鸿介绍,商圈里的“UME影城”,特地为商圈开辟了近百平方米的商业场地,作为商圈党员服务中心和联合党总支办公场所。
拧成一股绳
支持,是因为感受到了“红色驱动”的力量。
“建设路商圈的形成发展始于2010年,是四川各大商圈里的‘小妹妹’,商圈商业业态、入驻人群消费水平,以及整个商圈的氛围,都有待改善。”成华区“两新”工委副书记瞿红介绍,“但我们通过搭平台、吸引人才、热心服务商家的方式让整个辖区的商业资源得到共享,优势互补。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不到70亿元,到去年达到了100亿元。”
每年春节,都是建设路商圈里各商家促销揽客的忙碌季,今年春节,思远影业UME影城总经理助理陈蓉燕就借力“红色互动”,让影院的促销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来UME影城和五星电器在商圈党总支积极协调下,变“单打独斗”为“强强联手”,电影院大屏幕播放五星电器宣传广告,而电器卖场则为消费者赠送UME影票。两家企业当月销售额大幅提升,收到了“1+1>2”的良好效果。
“要让大家齐发展,就得让企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何云谦告诉记者,为了促进区域共繁荣,商圈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同时推进商圈群众团体建设,建成“先锋驿站”、商圈商会、青年中心等社会组织,形成了联动共创、合力共建的工作局面。
“先锋驿站”主要为企业提供党、工、团组织建设、活动指导,并提供接转组织关系、党费代收代缴、接受特困党员求助申请等服务;“青年中心”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劳动维权咨询,心理健康疏导,社区生活指南等精细化服务;“商圈商会”建立企业家沙龙等平台,组织商圈“发展峰会”、“高层论坛”等活动,推动商圈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联合党总支部成立后,打造了一个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的推动下,各家企业抓住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形成了更大的发展合力。”在建设路商圈商会担任秘书长多年的陈瑜辉感受特别深。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