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87305

社区服务“全面社会化”后武侯区如何迈过两道“关卡”

www.gcdr.gov.cn (2014-03-25) 来源:省委组织部

社区服务“全面社会化”后武侯区如何迈过两道“关卡”

  3月23日,成都武侯区针对该区社区治理机制的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其中的“最核心”就是139项社区政务事项将由社会组织全面参与。然而,此轮以社区服务“全面社会化”为核心的改革必然面临两个关卡——共计570余人的原有岗位工作人员将何去何从?在具体事项全部交由社会组织的情况下,新的“上级交办事项”又由谁来承担?

  严格执行“费随事转”社区可以“say no”

  “拿着这份采购目录,接下来对上级交办但是没得经费的事项,我们可以say no了哈!”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书记杨金惠在通气会上,右手摇了摇《意见》及各项配套措施文本“宣布”。
  根据当日公布的《意见》及配套措施,在已核准下沉事项(目前全部事项为139项)之外,武侯区区级各部门、街道确实需由社区承担的临时性事务,应在按政务事项下沉准入制度审核批准后,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未按准入制度审批及未实行“费随事转”的事项下沉到社区,社区有权拒绝。
  “严格执行‘费随事转’是此次改革进行的另一个关键点,既然全部购买服务,必然要有经费才能办事。”武侯区民政局局长杨海平说,这是一条严规。这给以杨金惠为代表的武侯区社区书记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杨金惠认为,这个严规有利于将社区工作人员从“上头不停指派任务不好拒绝,资金不到位、人手少又干不过来”的尴尬处境中解救出来。在当天参加通气会的武侯区的社区书记们看来,繁杂的事务造成社区书记天天入户走访,事实上可能不利于整个社区的良性发展,“社会组织对社区事务的全面参与将为我们留出更多的时间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社区的发展”。

  原有人员怎么办?三种方案供选择

  记者了解到,武侯区所有社区的所有政府服务事项全部开放采购服务,除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其余政府雇员将实行“转移”。武侯区现有570多名社区网格服务协管员,那么,这些人又将何去何从?
  “我们提供三种选择。”杨海平介绍,解决原有岗位人员的下一步去向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三种选择分别是:过渡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回到街道当编外工作人员,以及在保证其合法权益的条件下解除劳动合同。
  “作为人员转移的重点方向,我们鼓励大部分原有岗位工作人员过渡到社区社会组织。”杨海平说,这是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而其牵引力量则是“涨工资”——加入社会组织与回街道当编外人员在薪酬上将差别明显。
  而原岗位人员按照个人能力不同,武侯区鼓励其加入社会组织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鼓励其成立相关的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对于综合素质较弱的人员,由社区牵头介绍到在社区开展服务的社会组织。另外,武侯区还鼓励社区居委会牵头指导成立相关社会组织,支持草根组织发展壮大。
  面对原有人员大部分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是否与提供更专业服务的改革目的相矛盾的问题,杨海平并不回避,他表示,平稳过渡期所采取的措施是临时性的,且培育本土组织与引入外来组织是同时进行、并行不悖,“他们最终都要以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竞争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