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泥土心入农家——旺苍县选派119名“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基层一线
为进一步健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整顿转换后进党组织,引领贫困村群众致富奔康。旺苍县自2015年5月起,分两批次从市、县、乡三级机关单位中选派了119名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和具有一定开拓精神的干部,担任基层党建大排查中确定的后进村、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任期3年。
注重标准,精准摸底选好人
“我的脚上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对群众就沉淀有多少真情。”这是选派到张华镇松浪村“第一书记”林柏茂在全县第一书记任职动员大会上的铮铮誓言。
动员会上,全县119名“第一书记”签下“军令状”,纷纷作出“不转化软弱涣散现状、没改变现落后贫困面貌就决不收兵”的郑重承诺。
5月初,县委采取帮联部门推荐、优秀干部自荐、组织部门选派等方式,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科级干部中挑选出119名“擅长打硬仗”、“能啃硬骨头”拟选派人员,确保后进村“借劲发力”,助力贫困村同步小康。在选派的“第一书记”中,年轻后备干部占25人,具有农林、水利、交通等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87人,专业优势成为推动涣散村的“现实之需”和“破题之策”。
“选派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边长清,是县农业局干部,懂技术,手把手教群众种植核桃、猕猴桃等林果技术,还带我们党员、致富能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在谈到选派第一书记时,三江镇大旗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敏竖起了大拇指。
为确保“第一书记”职责定位准、方向明,县委为“第一书记”开出了六项工作清单,即:扶强一个好书记、建设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思路、找准一个好项目、完善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环境。要求在3年任期内实现“政策落实好、产业发展好、组织建设好、民主管理好、和谐稳定好”的“五好”帮扶目标。
注重能力,强化培训履职责
“这个培训很及时,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明晰了工作职责。到村任职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放手大干一场!” 县委农工委派驻天星乡板桥村“第一书记”苟全志在参加“旺苍县2014年度优秀‘第一书记’经验交流会”后,道出内心真实感受。
为增强履职能力,解决第一书记下村去“干什么、怎么干”问题,旺苍县运用县乡两级培训体系,围绕“第一书记”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做好帮扶工作等内容,采取“观看专题片+座谈研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热情。5月以来,开展县级培训5期258人次,乡镇培训35场次698人次。
“沈浩的事迹太感人了,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记使命和责任,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康”。万家乡金星村“第一书记”马飞在看完电影《第一书记》后激动地说。
此外,旺苍县还通过实地交流培训方式,组织35名后进村“第一书记”到县域内及周边县区先进村学习新农村建设、基层信访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相互交流,共同提升。5月份以来,开展第一书记实地交流8场次125人次,座谈交流7期309人次。
注重实效,真帮实干奔小康
“老康,作为村里的大户,不光自己搞,还要带动村民一起把苗木产业做大。” 康秀成是双汇镇桥安村茶苗种植大户,已发展苗木基地100多亩,村“第一书记”侯琼英多次找到他,鼓励他带动村民种植苗木花卉。
千条理,万条理,找出致富路才是硬道理。桥安村有种植茶苗的传统,县委老干局副局长侯琼英到桥安村任“第一书记”后,整合资源,硬化通村公路2.9公里,探索“零租金”模式流转土地,全村流转土地900亩,发展茶苗大户5个,新开发基地200亩,辐射带动19户农户。今年7月,在侯书记的帮助下,乔安村成功争取到10万元的县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几个月的驻村调研,侯琼英与乔安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于“第一书记”这个“职务”她很有感触:“只有将锅碗瓢盆搬到村上,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俯下身、沉下心、知民情、解民忧,才能干成事。”
“好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英萃镇五岭村种粮大户吴明荣今年很舒心。今年夏收,他再也不担心粮食运输问题了。全长3公里环村公路硬化通车,吴明荣将直接把车子开到农户门口,装上粮食,拉着就走。“多亏了李书记,协调资金修通了公路,解决了我们最期盼的事。”去年9月,年轻后备干部李汉钦初任五岭村“第一书记”,到任后,他积极争取交通局投资项目,协调驻村矿山企业资金支持,筹资20余万元,修通环村公路,彻底解决五岭村千余人出行难题。
据旺苍县委组织部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119名“第一书记”的党组织关系已全部转到村支部。开展工作以来,共走访农户2680户,慰问困难群众696余人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980余件。在2015年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督查过程中了解到,“第一书记”的群众满意度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