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四个着力”贯彻全省组织系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会议精神
全省组织系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会召开后,巴中市紧扣锐平部长“八个抓严抓实”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巴中市党建扶贫工作专项方案》,从夯实基层基础、建强领导力量、强化人才支撑、建设模范部门等4个方面着力,采取10条措施推动会议精神落实落地。
筑牢基层组织,着力夯实扶贫攻坚基层基础。持续深入实施“1+6”党建扶贫工程,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攻坚。一是围绕扶贫攻坚优化基层组织网络格局。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推行驻村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支部联建党组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形成帮扶共富共同体。2015年实现699个建卡贫困村、240个后进村联建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围绕扶贫攻坚持续开展整顿提升工作。对215个已经转化升级的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巩固提升,对25个未完成转化升级任务的,列为重点整顿对象,组合“出拳”,持续加压,转化升级。8月底,将对全市后进村(社区)党组织整顿 提升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出台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明确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强化日常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真正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推动扶贫攻坚的引领作用。三是围绕扶贫攻坚加强党员培训。深入开展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基层干部的“三向培养”行动,坚持每年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000名以上,每个贫困村每2年至少发展1名优秀青年入党。加大对农村党员脱贫致富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加大对贫困乡村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党政干部等各类人才的普遍培训力度,提升助推扶贫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围绕扶贫攻坚强化基层基础保障。计划投入3.8亿元用于全市党建扶贫工作。699支驻村工作队每年每支预算2.5万元工作经费,每名“第一书记”每年预算2万元差旅费,确保留得住、用得好。2015年,全市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分别达到3万元、5万元以上。按照“1+N”农村党建综合体建设模式,加快推进建卡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16年底实现全市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达标。
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着力建强扶贫攻坚领导力量。坚持围绕扶贫攻坚中心任务,选贤任能,排兵布阵。一是强化扶贫实绩用人导向。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胆使用一批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今年,首次从市级机关选派7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党政主要领导,选优配强扶贫攻坚基层领导力量。二是对接扶贫需求配强班子。有针对性地把熟悉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村镇建设、农村金融、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干部充实到乡镇党政班子,坚决把扶贫开发工作中不敢担责、不愿攻坚破难、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干部调整出领导班子,对完不成扶贫开发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三是注重扶贫攻坚一线锤炼干部。把巴山新居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扶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主战场。全市3年内计划统筹选派500名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对象到扶贫攻坚一线挂职锻炼,选送500名贫困乡(镇)、村(社)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对象到市、县部门上挂学习,提升年轻干部引领扶贫的能力。
引好用活人才,着力强化扶贫攻坚人才支撑。一是开展扶贫攻坚专项人才引进行动。计划3年内为建卡贫困村和后进村统筹引进培养1000名农经人才、1000名教育卫生人才,回引1000名以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及时补充边远贫困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缺额,力争用2—3年时间,配齐乡镇公务员和所有贫困乡村基层教育卫生、农技事业单位空缺专业技术岗位。二是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多渠道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术明白人。建立有机果蔬种植员、特色养殖技术员等乡土人才信息库,加强对库内人才的培训指导,提升种养殖技能,着力培育一支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对口帮扶机制。探索采取“1+3”方式,推动各县(区)分别与1所高校、1个科研院所、1家企业建立对口支持关系。从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中统筹选派1000名以上优秀教师、医生等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人才赴贫困乡村开展定向援助服务,精准帮扶贫困村实现教育卫生脱贫。
作表率走在前,着力打造扶贫攻坚模范部门。组织部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扶贫攻坚中作出表率、走在前列。一是带头转作风。主动深入扶贫攻坚最边远、最贫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结合“双报到”、“走基层”、“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贫困乡村解决产业发展、就医入学、饮水出行、危房改造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具体困难,用扶贫实绩赢得群众口碑。 二是带头抓落实。压紧压实市、县(区)组织部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组建专班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统筹推动干部培训、学习宣讲、队伍建设、驻村帮扶、“第一书记”选派、人才支撑、政绩考核、群众工作等八项任务落实落地,见到成效。三是带头驻村帮扶。坚持把市、县(区)组织部扶贫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示范点,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组工干部带头深入联系点,开展政策宣讲,帮扶困难群众,解决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组织部+帮扶村”联合党支部,实现组工干部与帮扶村党员群众结对全覆盖,帮扶不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