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92254

阿坝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群众工作互动共建模式

阿坝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群众工作互动共建模式

  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是全国藏区反分裂维稳重点县,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特殊的地理条件、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因素,底子薄、基础弱、存量少、易反复是基层党建面临的最大难题,干群关系削弱、群众基础脆弱是群众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阿坝县以党建发力带动群众工作,以党建优势夯实群众基础,工作成效明显。

  党建发力――群众工作有“主心骨”

  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强化了藏区群众工作“主心骨”。近年来,阿坝县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强攻薄弱环节,2011年对全县24个班子始终强不起来、民心始终凝聚不起来、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村容村貌始终好不起来、正气始终树不起来的重点村集中整顿;2012年,在整顿24个重点村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强乡兴村树机关战略”,实行乡村联动、城乡共建,推进党建工作全域提升。实行党建基础工作“月规范”制度,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跳出党建抓党建,以党建优势带动群众工作,把党建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主心骨”,按照发展产业的模式,提出党建工作“产业化推进、项目化管理、差异化考评”的思路,按照乡镇(场)分片区、机关分系统的原则将全县划分为5个乡镇(场)片区、9个机关系统,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目标有差异性、工作有针对性、考评有科学性。在推进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中,充分参考借鉴其它藏区县的经验做法,组织4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远赴金川、马尔康、黑水等地学习考察,印发藏汉两文《指导手册》《工作流程》《宣传视频》,制定《倒排工期计划》,建立“两记、两卡、两会”制度。按照“三评一定”的方法,将基础最薄弱、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复杂的4乡17村列为整顿对象,县委召开3次专题常委会落实工作。选派县级干部担任乡镇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再次选派4名县委常委担任第一责任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活动。目前,已撤换村支部书记2名、妇女主任1名、团支部书记2名,处置不合格党员1名;已对5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了诫勉谈话,并都做出了履职尽责和党风廉政承诺,做到了整顿对象心服气顺、自觉自愿集中整顿。

  组织引领――群众工作有“助推器”

  基层党组织从底部发力、全方位引领带动,助推了藏区群众工作。为全面提升全县农牧民党员的身份意识、学习意识、带头意识和服务意识,2015年初以“带什么头、服什么务”为主题开展全覆盖的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素质,遏制近亲繁殖现象;实行《困难党员定期慰问》《死亡党员家属慰问》《灾病党员临时救助》三项制度,建立100万党内关爱帮扶资金,让基层党组织更加主动、更加生动地融入到藏区社会化治理进程中。争取民心、凝聚民力,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作为开展藏区群众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力实行便民中心集中服务、药山远牧跟进服务、进村入户上门服务和乡村巡回流动服务“四项”服务,构建“全覆盖”的群众服务体系;开展组织教育群众、干部教育亲属、群众教育群众、高僧教育信众“四方”教育,搭建“立体化”的群众教育格局;实行定居点自治管理、散居点协同管理、远牧点延伸管理、暂居点对接管理“四点”联管,构建“无缝隙”的群众管理机制。不断丰富拓展群众工作,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将群众工作年度考核分值提升到8%,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工作主体不明确,群众主体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在抗洪抢险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抢抓发展机遇,借力对口援建,整合资源优势,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调结构、促增收。加大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立足我县耕地和草场的资源优势,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高原河谷奶牛基地建设;以召开全省农业现场会为契机,建设“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草原明珠城市”。

  机关融入――群众工作有“加油站”

  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挥机关党建优势,让藏区群众工作有了“加油站”。按照“大党建”“大群工”的理念,阿坝县改变以往群众工作乡镇(场)唱“独角戏”的现状,充分发挥部门党建优势,以“挂包帮”活动为载体,实行“职位、目标、措施和考评”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四项对接”机制,帮扶部门和乡镇班子成员按照个人职位和职责分工,以“1+1”“1+N”的方式,联系帮带村6职干部。各部门定点联系1个村,派驻77名机关党员到村开展工作,每年围绕1个目标完成各村《大调查报告》《晋位升级方案》和《项目化管理工期倒排》三项材料。落实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农牧民群众13625户,将创先争优主战场前置。年度党建目标50%的分值、综合目标考核10%的分值作为联系帮扶评分,破解乡村两级联动提升、城乡二元共建共创的难题。促使县乡村党组织转变观念,主动谋划联系村各项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一线赢得民心凝聚民力,将“办公桌”前移,在一线服务群众,实行便民服务中心干部“AB”岗制度,保障全天候、一站式服务。推进“4321”驻村工作日制度,全程代办代理。将“讲桌”前移,在一线引导群众,开办流动夜校、组建流动党校、马背宣传团、流动法庭巡回开展宣传引导。将“课桌”前移,在一线学习群众。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访贫问苦暖民心”“访富问计聚民力”“访贤问策集民智”。将“餐桌”前移,在一线联络群众,与群众认亲结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了感情融洽了关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发挥部门党组织优势,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农牧业产业、城市建设和特色旅游三个支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始终坚持民生第一政务,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始终坚持稳定第一责任,深入推进群众工作、寺庙工作和社会面稳控三项工作,全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全县维稳形势日趋向好,民生全面持续改善,社会氛围逐步和谐。

  支部覆盖――群众工作有“落脚点”

  不断强化组织覆盖,发挥党员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自身建设优势作为开展藏区群众工作的“落脚点”。建立《双向述职》、《档案专管》、《未位问责》三项党建责任制落实制度,2015年签订党建责任书227份,确定95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电视公开述职承诺,让基层党组织书记不得不抓、不能不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开展藏区群众工作的根本基础,把群众工作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教育系统、卫生系统、政法系统和寺庙管理系统四个重点领域的组织覆盖,新建基层党组织22个。针对药山远牧季节大部分群众长期外出的实际,建立药山临时党支部70个、留守党员服务队84个,实现了群众工作真空区党建工作的组织覆盖。针对阿坝县存在定居点、远牧点、散居点、暂居点四点共存的现状,在县城散居点成立流管办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增设村干部副职12个,实现了党建工作对群众工作盲区的工作覆盖。以发挥村干副职在特殊群体中的组织作用为重点,与县总工会、团县委、县人武部联合制定《党建带群建、带武建的工作方案》,以强化村妇女主任、民兵连长、团支书记培训为重点,将基层党建与基层群团建设、与基层武装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评选“最美阿坝人”“守法模范户”活动,建立优秀农牧民青年人才库,开展基层民兵训练等方式,强化对农牧区青年、妇女、民兵等群体的凝聚力覆盖。在基层一线充分发动群众,抓两头、带中间,着力团结发动离退休老干部、农村三老干部、外出经商人士、寺庙高僧大德“四个方面力量”,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力量,发动所有能够发动的力量,开展群众工作。坚持“底线思维”“法制思维”“系统思维”和“群众主体思维”,融管理于服务中、引导于教育中、信赖于团结中,不断夯实党在藏区的群众基础。在工作中紧紧依靠群众,强化乡村社会治理,通过挖掘积极健康向上的藏民族传统诗辞文学、民间故事、至理名言等,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热爱家乡,激发正能量,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着力规范“吉娃”组织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规范民间调解组织的调解范围和司法确认,推动民间调解向人民调解的转变,实现群众的自我服务。按照网格管理、联户自管的要求,推行村干部认领包干、家族长管理家族的模式,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责任机制,实现群众的自我管理。摒弃平均主义思想,建立奖勤罚懒机制,重点帮扶想致富、会致富、能致富的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实现群众的自我发展,有效促进乡村社会化治理。

  近年来,阿坝县在抓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中,既突出立场坚定、更注重工作能力,既落实从严管理、更注重撑腰壮胆,既强化教育培训,更注重解放思想。在抓基层队伍建设中,既讲求数量,更注重质量,既要求亮明身份、更要求发挥作用,既要求思想先进、更要求带头致富,以发展的愿望替换偏激的思想,用服务的方式解决管理的问题,党建工作实现了由党内向党外延伸,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由自身建设向群众工作覆盖,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