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区:打通群众“堵心路”
11月11日,在仁和区布德镇布德村干箐组,86岁的老党员陈永坤迈出家门,即走上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盼了几十年,现在路终于修好了,心里头终于顺畅了。看来,走群众路线的效果,就是好啊!”陈永坤不禁感叹。
陈永坤嘴里说的、脚上踩的这条路,就是干箐路。2014年5月15日,干箐路开工建设,7月底,这条全长1.6公里、路面宽3.5米的水泥路正式完工,干箐组200余户近600人的“堵心路”终于被打通。
一条路热敷了群众心
“路修好了,我们娃儿再也不怕下雨天去上学了。”“那肯定嘛,你看路修好了,‘摩的’都愿意开进来了。”……在干箐组村民金正玉家,几名妇女围在一起,或织毛衣、或刺十字绣,大家正兴致勃勃的谈论这条路。
55岁的金正玉已经在干箐组生活了30多年了。谈起之前的泥巴路,她有倒不完的苦水。到镇上集市去买卖点东西,至少要走上四五十分钟,如果遇到雨天,那么很可能就出不了门,或者至少要“全副武装”,在泥泞不堪的泥巴路上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集市。甚至,如果想贪个舒服,从集市上坐个“摩的”回来,那么肯定是不会有“摩的”愿意挣这个钱的,因为路太烂。至于小孩放学回家成为“泥人”、开车滚进路边沟里这些情况,在这里更是常见。
路修好了,不仅出行方便了,大家也欣喜的发现,村里花生、西瓜、莲藕、芒果这些经济作物也不用运到镇上去卖了,今年就有收购商直接开着车进村来收购,甚至价格还比之前高上五六角。
“村党支部王书记等村干部给我们干了件老大难的实事,我们心里的气儿现在终于顺了,不再堵了,我们当然满意!”当记者问道她们对村里干部满不满意时,她们近乎扯着嗓门回答。
一条路汇聚了一家亲
为了修这条路,村民没少埋怨村干部,甚至当面“翻脸”。前年,村里开会筹备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事情,村民陈顺林当场就向村党支部书记汪良成发难,“你得带领大家把路修好,不修好,我就谁都不选,愿意弃权。”
“群众意见确实大,但是修路要钱啊,村里就这么大点儿财力,我们也在到处跑,争取资金。”汪良成说,经过四处奔波,终于凑集到了部分资金。看到希望的村民也按照每人50元凑集资金,不少党员还主动捐资。老党员陈坤华捐资100元、家中就只有老两口的老党员张兴华捐资50元……在党员的带领下,普通群众也纷纷慷慨解囊。甚至当初怨气颇大的陈顺林也主动找到汪良成表示,愿意捐资5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在积极性高涨的村民们很快凑了10万元。
道路修建开始,干箐组的党员们还带头义务劳动。“铲了铲草、清理了下沟渠,不为啥,就为快点把路修好,让群众都走上水泥路。”61岁的张兴华主动带着群众干了两三天,分文未取。陈友权、武先良等四名党员还与其他四名村民组成了义务监督小组,全程监工,确保道路质量过硬,每天差不多有10个小时泡在工地上进行监督。
“有村委会汪书记领导,还有这么多党员带头捐款、带头义务劳动,我们一百个放心,这路肯定修得好、质量肯定过硬。”村民陈仁华说。
汪良成则表示,通过修这条路,让广大群众看到了我们村委会的努力、看到了党员的付出,让我们之间真正有了一家亲的感觉。
一条路拓宽了乡土梦
这一条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更让村里人敢“做梦”了。
“已经有两三家外地企业来跟我们谈过了,都想跟我们在我们这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汪良成显得十分自豪。他进一步介绍说,干箐组有大面积的荒山,由于缺水,不能发展经济作物,但非常适合发展光伏产业,现在路又修通了,大型机械设备能够运进来,外地几家企业都争着要进来。“如果发展光伏产业,可以把 村里还鼓励大家再继续发展芒果、花生、莲藕等农产品,促进村民致富增收。芒果种植大户刘应国原本已经栽了十六七亩芒果,今年又栽下了十三四亩芒果。“几年之后,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的梦就可以实现了。”刘应国夫妇忙着在芒果地里挖坑铺水管。
干箐组的年轻党员李献忠、吴生祥和村民王丛彬,看到这条路修好了,也放弃在外地打工,相约回到家乡一心发展农业,并一起成立了经联种养殖合作社,吸纳了200多名村民,打算种植火龙果和养土鸡。“我们这里有种植郁金这种中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正积极联系中药收购商,一旦谈妥,就发动大家准备大面积种植,路修好了,不愁挣不到钱!” 吴生祥底气十足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