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276263

泸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综述

www.gcdr.gov.cn (2013-12-05) 来源:

公开推贤才 民主选能人
——泸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综述

  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泸县针对村(社区)干部队伍“一高一低一弱一缺”(即:年龄高、学历低、能力弱、基层后备干部短缺)特点,紧扣“两化互动强县、文化旅游兴城、产业新村富民”发展战略,着力突出一个“早”字,抓住一个“广”字,实现一个“好”字,成功推选了一大批“双好双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为全面推进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着力“实现四年翻番、力争率先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突出一个“早”字,提前介入储人才。开展村(社区)运行班子巡查调研,针对上届班子成员信息化认知行不行、身体条件行不行、群众工作行不行3个“硬杠杠”进行满意度测评,形成《泸县村(社区)运行情况矩阵图》。对12个后进村(社区)党组织进行整顿、调整,新建社区党委2个,村村(社区)联合党总支3个。全面开展村(社区)财务审计,纠正查处了超额费用报销、合同签订不规范、滥发钱物等7大类18项问题。推行“资格考评、民主测评、公开竞评,挂职试岗”等“三评一挂”公开招考村(社区)后备干部573名,193人当选为党组织成员,37人当选为党组织书记。
  二、抓住一个“广”字,拓展范围推能人。针对部分村(社区)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易发、高发趋势,明确“政治素质好、廉洁自律好、带领力量强、服务能力强”的“双好双强”用人标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换届人选推荐环节,灵活采取组织推、党员推、群众推和自荐等“三推一荐”方式,在镇村设立换届直报点,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报名参与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党员5371名,报名与选举比例达3.59:1;参与党组织书记选举竞争党员1382名,差额竞争比例达4.71:1,避免了“内部循环、近亲繁殖”现象。
  三、实现一个“好”字,因村而异选头雁。成立换届工作领导组、下设19个指导组和宣传组、信访维稳组,30名县级领导、280余名科级干部、1640余名机关干部分片包镇驻村指导。制作了换届流程图、工作手册、教学光盘,将换届的要求和规定细化、具体化,做到“程序不减、秩序不乱”。灵活选择换届方式,对86%班子团结、履职正常、发展成效显著的村(社区),推行差额直选,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对10%班子整体较弱、合力不强、运作不协调,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村(社区),推行间接选举(先选委员,再选书记),保证选举一次成功。对4%形势复杂、班子涣散、本村(社区)暂无合适人选的探索跨村(社区)交流任职或下派机关干部兼任,确保换届“风清气正、群众满意”。
  据统计,全县251个村,46个社区全部完成党组织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93名,委员1492名。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来源渠道更趋科学化,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干部、复转军人等年轻优秀人才比例明显扩大。年龄梯次和性别结构更趋合理化。55岁以下1237人,占82.9%;女性480人,占32.17%。文化层次配备更趋优异化。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25人,占82.10%。二是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84.64%的村(社区)实现了差额直选,党员参选率达91.23%(其中63个村、18个社区党员参选率达100%),流动党员参选率达84.9%。三是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换届中,参与竞争的候选人就任期目标进行竞职演说并现场回答村民提问,进一步理清了村级发展工作思路。新一届党组织班子当选后公开承诺宣誓,充分保证了党员群众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