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团组织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年7月17日)
范 锐 平
同志们:
按照东明书记要求,今天与登菊常委一起组织召开群团组织负责人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做好全省群团工作。登菊常委长期分管群团工作,对群团工作研究很深,指导非常明确,四川的群团工作在全国很有地位。东明书记签示让我参加今天这个会议,我理解有两个因素:一是党建和团建、党建和各个群团组织的建设始终是紧密相连的,组织部门肩负着党的建设重要职责,党建和群建有一个工作配合的问题;二是总书记的讲话用了大量的篇幅讲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讲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也是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参加这次会议,也是了解群团部门干部的一个渠道、一个机会。我很乐意地和蒲波同志一道来跟群团部门的同志做个交流。刚才听了六位同志的发言,大家从不同侧面讲了很多很有见地的一些思想和建议,很受启发。借这个机会,我也讲几点感受和体会。
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感受:一是指出青年工作的方向特别鲜明。强调团的工作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责任就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工作主线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团的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3个根本性问题。二是提出青年工作的任务特别明确。突出强调两个重点,一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这是关系共青团长远发展和工作全局的重大课题。三是寄予青年干部的期望特别殷切。明确提出“四个必须”的要求,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我理解,这些重要思想、工作要求和对青年干部寄予的期望,不仅是对共青团讲的,也是对整个群团组织讲的,是我们群团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群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群众团体,历来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党联系各个阶层、了解社情民意、协调各方利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做好群团工作,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共同政治责任。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团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创造性地推动群团工作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团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定理想信念,用共同的愿景凝聚力量
理想如灯,信仰如柱。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能够把56个民族、13亿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既靠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靠共同缔造的美好家园、靠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靠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靠什么来凝聚力量?主要在三个方面:一靠共同的事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围绕各自的事业,去奋斗,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就可以凝聚不同的社会群体,朝着同一个方向奋进;二靠共同的信念。大家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使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生活偏好、不同民族特点的人,都能够走到一起;三靠法律和纪律。对社会群体来讲是靠法律,对政党团体来说是靠纪律。这三个方面起核心作用的是理想信念。我们党来自群众、植根群众,历来重视群团工作。从建党以来,依靠组织学生运动发端建立党的组织,依靠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壮大,依靠工农联盟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样的,我们依靠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局面。回顾党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应对各种挑战,还是推动科学发展,都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鼎立其中,那就是始终坚持用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激励鼓舞党员干部,用民族精神和共同奋斗目标教育凝聚各界群众,汇聚形成了推动历史洪流的强大正能量。这一点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行业、新组织、新阶层和新兴群体不断涌现,知识分子、私营企业主、城市白领、蓝领工人、农民工、网民、海归侨民、自由职业者、科技工作者等各个阶层蓬勃发展。这种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组合和全球一体化下各种思潮的交融交锋,使得社会思想信仰、文化取向、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等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越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越需要我们站在理想信念这个高度上,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真正用共同的愿景凝聚人心,用共同的目标激励斗志。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几代人接力奋进的梦想,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我们必须坚持用中国梦激发斗志、激励士气、凝聚共识。对四川而言,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着眼谱写伟大中国梦四川篇章,鲜明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重大部署。这些重大决策部署,符合四川省情特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加符合社会期待,是中国梦的四川组曲,是全川9000万儿女的共同愿景。我们要自觉用这一愿景和目标,激励鼓舞广大青年、工人阶级、妇女同胞、科技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群众,引导他们投身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主动作为、建功立业。这是当前群团工作凝聚人心的最大考量,也是彰显职能、有为有位的最好体现。
二、强化有效覆盖,用贴心的服务集聚群众
群团工作点多面广,服务对象分布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个行业,必须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切实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要建立相应的群团组织,以群团组织的有效覆盖,搭建起党和各阶层群众心灵相通的桥梁,凝聚成同心同德的强大合力。
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对群团工作重点强调要扩大有效覆盖面。“有效覆盖”四个字内涵深刻,我理解,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覆盖面”的问题,就是至上而下的组织体系要建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健全组织网络,把群团组织覆盖到各个行业。要重点关注社会新兴群体,特别是要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建设和覆盖力度。现在,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里,在网络空间、虚拟社会里,在农民工群体、个体工商户、“北漂”、“蚁族”里,都有很多有本事、影响力大的优秀人才、社会精英。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襟,广泛吸引集聚好各类人才,让这些群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使群团组织成为他们发挥才干、施展才艺的舞台,成为他们遇到困难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主要靠两点,一个方面我们要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我们更多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基层群众拥护党的纲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党确立的发展目标;另一个方面,要通过我们党的工作,使社会最优秀的群体,能够凝聚在我们党的旗帜之下。在新加坡学习的时候,我们在同李显龙总理面对面交流时,他讲,高薪养廉是副产品,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不是为了养廉,而是为了跟反对党争夺人才。要保证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必须一开始就把最优秀的社会群体、优秀人才归入人民行动党内,而不能进入反对党内。如果进入反对党,就会慢慢成为他们的领袖,跟人民行动党形成强烈的竞争。在全国组工会议上,我也面对面地跟乐际部长汇报过此事。现在中央也在力推扩大党政干部来源的选择面、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扩展选人用人的渠道,注重在社会各个方面的精英群体中选拔干部进入我们党的执政骨干队伍。现在干部选拔,主要是从公务员队伍自身体系中产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
另一个是“有效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能够为党争得基本群众,巩固我们党的群众基础。欧洲政党不像我们党是执政党,有这么多的资源,他们怎样争取群众的呢?他们就是靠大量的义工组织。这种义工组织应该说,是各个政党组织的外围组织。义工组织和群团组织也可以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个部分。他们的工作做得很深很细,比如,一个社区来了一个新的居民,这个党派的义工马上就会到家里去,欢迎他加入这个社区,会问“您到这个社区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问了很多问题。新居民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助解决,但是义工还是锲而不舍问“有什么爱好,是愿意下棋还是愿意打球,我们给你介绍棋友”。总是千方百计找个群众需要的事来帮他做,找到之后就开始做,慢慢就成了朋友。成了朋友之后,政党开始选举了,说我是某某政党的志愿者,请你投我们党一票,这一票就成了这个党的。我们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做他们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把各方面的群众都集聚在党的事业周围。
就这两个问题,总书记对我们群团部门寄予了很高期望,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刚才,很多同志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残联的同志讲,从三百到三万的十年历程,这就是扩大有效覆盖的生动实践,过去做“三个一百”,做不下去;而现在做“三个一万”都不够,多么深刻啊。十年的进程,见证了我们群团工作的水平提升、能力提升、影响力提升。如果每一个部门都能实现一个有效覆盖10倍的增长,就真正不负党对群团部门的期望。希望每一个群团部门都要紧扣所联系的群体,从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最需要的小事做起。我们只有紧贴所联系群体的这些小事来做,才能真正在草根群体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性质、宗旨、任务,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特殊作用,都决定了群团组织的建设从来都是与党的建设紧密相连的。群团组织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党委的重视和信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要以党建带群建为抓手,强化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党建带群建,核心在“党”。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把群团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要建立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定期听取群团工作汇报、研究群团工作制度,每年至少一次,注重研究解决群团工作的实际问题,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帮助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关心支持群团工作发展。
党建带群建,关键在“带”。要在思想上带,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群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与党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要在组织上带,参照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做到应建尽建、建好建强。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要与群团组织共建,要向群团活动开放,鼓励对现有党团活动阵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这点我在调研中反复强调。从2006年开始,中央力推“三有”,加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社区还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都慢慢建立起来了。但在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地方存在“两个过度”的问题:一个是过度形式化,四级服务体系延伸到村以后,每一个村都有四、五个人在那里。每次领导去检查的时候,都坐得满满的。这肯定是假的。搞作风建设、反对“四风”,首先从这里改起。一个村、一个社区只有四五个干部,不用每天都坐在那里,有一个人值班就行了。既管用,又务实,老百姓看到也很舒服,干部也不受累。另一个是过度行政化,成了一个办公场所,而不是群众活动场所,慢慢地把群众与我们的干部隔离开来。所以,我主张各个群团部门都要进去。比如,残联建立一个残疾人的康复中心,妇联建立一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团委建立一个文体中心,工会、科协组织可以建立一个技能培训中心和科技普及中心。群团部门的很多内容,老百姓更欢迎,更能够吸引各界群众。有了这样的活动中心,老百姓处于不同的需要到活动中心去活动,干部才有更多与群众交流的机会。我希望群团的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与基层党组织一道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真正把这样的服务中心变成党和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群众的平台。这点做好了,群众工作就真正做好了。
党建带群建,根本在“建”。要建立党群组织联建机制,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对那些已建立党组织,达到组建工青妇组织标准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要以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健全工青妇组织,做到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交叉任职、工作上统一协调。对一时暂不具备党组织条件的单位、组织和团体,要积极开展工青妇等各个群团的活动,为建立党组织奠定基础。
四、加强团队建设,锤炼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
群团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必须更多地依靠非职务影响力去团结群众、影响群众。抓好群团骨干队伍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群团工作是否得到社会公认,是否有凝聚力、吸引力,是否有亲和力、说服力,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群团干部队伍。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培养选拔干部的核心要求,也是群团班子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我们既要以“20字”为标准,来深刻理解好干部的内涵,自觉地按好干部的标准来学习成长,更要以好干部的标准来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努力把各级群团组织建设成为党委放心、群众信赖、社会认同的坚强团队。社会团体、群团组织和各行各业,蕴藏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骨干精英,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注意敏锐发现、跟踪培养、合理使用。重点看思想、看水平、看能力、看实绩。同时,各个群团组织还有为党推进优秀人才的责任。群团部门到组织部门去,不是去回报自己的思想,不是去关心自己的成长,而是去推荐我们这个系统内优秀的人才。因为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具体工作的承办部门就是组织部,所以会跟每个行业打交道。群团部门自己也要注意发现各个层次的优秀干部、优秀人才,为各级组织部门推荐。
群团组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与群众打交道,不单单靠权力大小、不单单靠职位高低,关键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本领、积累“本钱”,提高自己非职务的影响力。当然,群团部门开展工作,首先是党赋予群团部门的职责,自上而下严密的组织系统和组织影响力,但是更多地还是要靠非职务的影响力。比如科协,院士、专家、教授,都是高知识、高智能群体,以科协主席的职务很难去组织。靠什么?还是靠搭建平台。去年,我在襄阳工作的时候,请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一起搞了一个中国创新与人才的一个论坛,请了100多个院士到会。怎么做到的呢?因为搭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次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群团干部的建设、队伍的建设,要突出“严”和“实”二字,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广大群团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锤炼过硬本领。要有“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勤于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自觉到基层一线、发展一线、建设一线去,砥砺意志、经受考验,自觉运用到岗位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群团组织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自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强化问题导向,注意分析“四风”在群团组织中的表现,要端正动机、潜心静气、克服短期行为、克服功利心理,下决心解决群众对群团机关和干部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台几项服务草根、务实管用的具体规定,集中力量办几件真正能够赢得群众的好事实事,让不同阶层都能够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风尚。要注重发挥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影响带动群众的优势,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要善于树立典型、弘扬先进,用先进的事例教育他人、用榜样的力量召感他人,让高尚品格的点点繁星照亮时代星空,让正向激励的时代新风影响巴蜀大地,凝聚形成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