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二滩库区水面一片碧绿。 本报记者 王代强 摄
团团薄雾萦绕山间,阵阵鸟鸣回荡林中,水面上,一艘快艇疾驰而过……清晨的攀枝花二滩库区,静谧且充满生机。保护二滩库区生态环境,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出一份力——去年11月开始,攀枝花集中力量全面取消二滩库区网箱养鱼。舍去了数亿元的产值,攀枝花换来了一湾清水。
□本报记者 王代强
网箱激增导致环境污染
7月9日,库区村民姜兴明起了个大早,打整前不久开张的农家乐。“现在水质好了、环境好了,生意才有得做。”他回忆库区曾经的模样:水面网箱星罗棋布,鱼饲料把水泡变了色,散发腥臭味……
姜兴明从小生活在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乡岔河村,他家里的4亩农田,主要灌溉水源就是家门口的“岔河”——后来成为二滩库区上游的一大支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二滩大坝截流,形成了水域面积101平方公里的二滩库区,其中攀枝花境内有63平方公里。
二滩大坝抬高了库区水位,附近大量村民成为移民。考虑到他们的生计问题,当时攀枝花鼓励移民在库区网箱养鱼。姜兴明做了十几口网箱,投到库区,一年能挣10多万元。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二滩库区网箱养鱼渔民增至近千户,网箱数量达5万余口,年产鱼量达2.7万吨,年产值数亿元。
巨大的经济效益背后,是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用网箱养殖1吨鱼造成的污染等于20头猪的排泄污染。”攀枝花市水产站站长兰世刚说,长期的饲料投喂及水中的养鱼设施给库区水体造成了污染。
姜兴明还说,网箱养鱼还让鱼的肉质变差,导致卖价降低,也影响了水面行船安全。
拆除网箱换绿水青山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取舍?攀枝花选择绿水青山。
2014年6月,攀枝花市就决心用3年时间全面取消二滩库区网箱养鱼。
去年11月,攀枝花市决定在当年12月30日前全部拆除分布在盐边县7个乡镇、米易县2个乡镇的所有网箱。
为此,各级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对接每户库区渔民。盐边县渔门镇党委书记刘文贵记得,“当时是24小时保持工作状态,一旦有渔民愿意签字拆网箱,马上就组织干部帮助他们捕鱼、称重、拆网箱。”
考虑到上岸后的生计问题,攀枝花市和盐边县、米易县市县两级坚持每户渔民都要有一个拆除方案和一个上岸后扶持计划,提前筹措了大量资金,对渔民进行适当的拆除补偿,并支持其后续发展。
经过40天奋战,5万余口网箱全部在渔民自愿签字后拆除。据最近检测数据,库区水体正从中营养状态向贫营养状态转变。
渔民上岸发展新产业
网箱拆除后,攀枝花市、县相关部门对盐边县、米易县9个乡镇的渔民进行了芒果种植、肉牛养殖等培训。
在政府的帮助下,姜兴明家安装了新水管,种了十几亩芒果树。“去年卖芒果挣了4万元,今后肯定收入更多。”他还把二滩大道边上的守鱼房进行重新装修,建成农家乐,接待游客,“周末能赚200元。”
网箱养鱼取消后,数亿元的产值如何弥补?攀枝花市农牧局副局长李仲全说,一方面将结合康养产业,大力发展二滩库区旅游业;另一方面将鼓励支持有土地的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畜牧养殖业。
李仲全还说:“市上也制定了二滩库区后续发展计划,对于部分愿意上山发展核桃、养殖等产业的农户进行扶持和补助。各区县政府也都制定了方案,确保每户农户的生产生活都能得到保障。”
采访归来,记者发现,二滩库区附近的二滩大道新开张了不少农家乐。如今,碧绿的水面是这里最闪亮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