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铺就村民共同股份制改革铺就村民共同富裕富裕路路
□本报记者 吴晓彤 雷倢
6月12日中午,记者走进德阳市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时,村支书邹顺明正带着村民们改造村容村貌。工程量不小:在友谊村的蓝图上,村口的小池塘要变成大湖泊、土路将彻底被柏油路取代……“游客来了有耍头,我们致富更有盼头。”他抹着脸上的汗水,大声给大家鼓劲。
去年,友谊村集体收入8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达到18100元。拿着集体资产股权证变身为“股东”的3594名村民,在过去的三年,比其他村多了一条致富“路”——股权分红。
这个不起眼的村落用三年实践,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上响亮发声。
新身份:村民变“股东”共享红利
“把土地入股给村里,年底还能拿到一笔分红。”6月12日,村民易永琼向记者展示了三个红色的股权本。在友谊村,3594名村民都持有这样的股权本。
股权本来源于2014年7月开启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启动前,友谊村对全村的集体资产进行“全扫描”,主要涵盖资源、资产和资金三方面。通过村民代表、老村干部一起,友谊村核定集体资产共计200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为1521万元。
根据改革内容,按集体股不高于30%的原则,村集体持股 29.11%,剩余的70.89%,则采取人人均等的方式,量化到村民头上。换言之,友谊村每位村民均享有3000元的股份。
面积1350亩的鱼塘,是友谊村最为核心的集体经营性资产。此前由村里的几十位村民联手承包经营,每年仅收入10万元承包费。用村主任谢丰强的话说,这笔钱连“村里的公益性开支都不够”。谢丰强认为,鱼塘的价值远不止这么多,而且它所产生的收益应该惠及所有村民。
2014年秋,改革引来活水——一家本地企业决定投资2亿元,将鱼塘与周边河滩地、积水潭和淤积区整体打造成易家河坝风景旅游景区。按照协议,前五年的收益主要用于村级道路整修、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修建及地下管网建设等。去年底前,友谊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以及天然气和自来水全覆盖。
“我们现在正在做雨污分流系统,还有‘谢家大院’旅游项目。”指着不远处的管道和建筑物,谢丰强说,改革让村里实现了“美”,也为“富”和“幸福”提供更多的可能。
新思路:打造农旅结合钓“大鱼”
村民变“股东”的红利,更体现在荷包上。邹顺明说,过去养鱼时,鱼塘每亩年产值2万元,如今则高达五倍以上。
转变,源于改革后发展思路的调整:村里将目光转向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文章”还是围绕千亩池塘来做。2014年起,村里搞起了专业竞技垂钓和休闲垂钓体验服务,打造了休闲观光长廊、仿古亭台等配套,走上养殖垂钓、休闲观光、农产品采摘等为一体的发展道路。
友谊村的资源优势,还钓来了一条“大鱼”:今年5月6日,2017四川省钓鱼运动锦标赛在易家河坝钓鱼运动竞训基地举行,全国各地百余名钓协运动员齐聚于此,友谊村也在钓鱼爱好者中打响了名气。
集体“蛋糕”做大,也为当地养鱼户增收致富添了“一把火”。
“这两年来村里观光、垂钓的人越来越多了,一年赚10万元也没问题。”友谊村的郑毅、邹丽夫妻俩看准了商机,承包了二十几个小鱼塘合成了有着200余亩水面的三江湖,开展水上游览、餐饮、垂钓等项目。目前,友谊村农家乐数量达到17家,易家河坝生态旅游区解决全村6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1500元。去年友谊村旅游收入突破1500余万元。
“等所有的旅游项目建成后,我们这里还会有乡村酒店。”邹顺明指着村委会背后正在施工的建筑说,明年,友谊村就可以实现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到时候大家的收入还会翻着跟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