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92239

铁腕治霾 科学治堵 重拳治水 成都将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www.gcdr.gov.cn (2017-04-26) 来源:成都商报

  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关键词

  铁腕治霾

  完善成都平原环境建设协作机制,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强力实施电能替代、尾气治理、扬尘管理、工业减排、露天禁烧,让市民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科学治堵

  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共享绿色出行,加密轨道交通网、城市公交线网,加快街区循环成网,疏通改造拥堵节点,加强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构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更畅通。

  重拳治水

  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强力实施重污染流域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良好水体保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病害整治、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全域增绿

  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成都商报专访市环保局局长王锋君

  要为市民提供更多生态产品

  “党代会报告通篇贯穿了五大发展理念,特别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王锋君介绍,报告中多次提到绿色GDP,包括要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要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等等。

  他认为这次报告中的绿色发展内容,既着眼于治标,也着眼于治本;既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优化拓展,又回应了市民对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感受度、需求和关切,“很接地气。”

  治标和治本

  改善环境优化结构

  对老百姓感受突出的环境问题,例如冬季雾霾,还有黑臭水体等问题,成都首次提出用“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和“全域增绿”的“三治一增”来进行解决,“这些是真正体现了发展与环境保护一致的协调发展理念,我们环保部门下一步也要从这些方面来着手。”

  从治本上来说,成都回答了要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来进行,另外,还要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等工作,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这是通篇最根本的东西。”

  限入和治理

  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成都还提出实施最严格产业准入和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用了非常重的笔墨。”王锋君介绍,环保部门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标准,正开展明确的治理行动。

  “总的设想是,绿色做加法,污染做减法,进一步削减污染的存量。”王锋君透露,在增量上,靠加大环境的准入、提高排污的标准进行控制,使得成都新的产能和项目,都是真正体现高端产业、低污染低排放的项目,从而在源头上进行控制。

  针对老百姓关心的污染减排问题、雾霾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分别针对大气和水制定了六大治理行动。比如大气方面,开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等“六大行动”。

  “今年会加大扬尘的治理,加大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包括工业企业的治污减排。”王锋君举例说,今年会对用燃煤的锅炉加大淘汰力度,而且到目前为止,淘汰了5300多家小散乱企业,为新项目进一步腾出环境容量,让出发展空间。针对水也有六大治理行动,对好的水体比如饮用水源进行保护,对污染的要综合治理,“这些都是市民关切的。”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SplitPageHere#

  市建委主任张樵:

  让市民在大都市也记得住乡愁

  市建委主任张樵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环城生态区的方案和推进工作的机制正在进行重大的调整,全面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把过去定位的“生态保护”的功能做一些调整和改变,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按这句理念来进行优化,增加它的可参与性、可进入性,待市委确定后,就将向全社会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新都区委书记刘任远:

  37个生态项目 构筑成都北部生态屏障

  新都是成都重要的工商业重镇,其城市定位为“成都北部生态屏障”“成德绵城市群节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集聚地”。“成都北部生态屏障”被置于三大定位之首,足见新都区对生态的重视。

  今年4月,新都区37个生态项目集中开工,以3000多亩泥巴沱森林公园片区为重点,新都正深入实施“绿化全川新都行动”,大力开展全域植绿、森林进城,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建还林,切实做大绿色总量。

  “新都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做优绿色质量,构筑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刘任远告诉记者。

  成都商报记者 肖刚

  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

  五年投资400亿 实现成华全新蝶变

  这次《报告》明确提出“城市的核心是人,要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成华区计划五年内投资400亿元,努力实现城市“从面子到里子、从地上到地下”的全新蝶变。

  成华区将大力实施“交通畅行”“公共配套品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宜居水岸”等重点工程,全力补好成华城市配套欠账和功能短板。围绕成都构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优良生态环境,打好大气、水、土壤治污“三大战役”,让成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成华还将重点加快46个生态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国庆节前新建成投用6个城市公园;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加快推进方家河等28条河道“宜居水岸”工程建设,努力形成“百渠贯区、水灵成华”的水生态格局。

  成华还将注重城市功能提升与公共服务供给有机结合,实施107个道路建设项目、98个旧改棚改项目和28个安置房项目,加快实施列五中学改扩建、百汇医疗等132个教育、卫生、便民服务设施项目,并利用好独特的工业文明、熊猫文化、古蜀禅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制定工业文明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加快推进成都自然博物馆一批重大文体项目建设。

  同时,成华正积极探索城市智慧治理新模式、全力促进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有机融合”,切实让成华百万市民共建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成都商报记者 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