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51572

黄桷村在打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www.gcdr.gov.cn (2016-11-17) 来源:四川日报

81户贫困户全部参战,将扶贫资金转为股本金

□周嘉 本报记者 黄泽君

11月15日,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黄桷村里,村民李登源正在鸡棚里通风、消毒、喂养鸡仔……李登源曾是该村贫困户,现在,他已“摘帽”,并拥有了两个新身份——自贡市红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和管理员。

黄桷村病人多、残疾人多、光棍多,无产业基础,是自贡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贫困人口325人。目前,他们也都像李登源一样,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建专合社 扶贫资金转股本金

去年,各级财政给村里拨付了专项扶贫资金26万余元。这26万余元,平摊到每个贫困人口身上仅有809.52元,靠这有限的资金如何让村子脱贫?

“按以往做法,要么将资金平均分配到贫困人口手中,给他们买鸡鸭、猪来喂。这样做,懒散的人只能坐吃山空。要么选择一批勤劳肯干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但缺劳力的人却得不到发展的机会。采取什么模式扶贫?村两委反复讨论,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黄桷村党支部书记蒋仁利说,最后村里大胆提出将26万余元扶贫资金量化为325股,325位贫困人口人均持1股,建种养殖合作社。“靠不靠谱哦?”“不得是乱花我们的扶贫金吧!”今年3月,当蒋仁利第一次把想法给贫困户说了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于是,党支部10余名党员干部挨家挨户给贫困户摆事实、讲道理、算经济账,让大家明白只有培育优势产业才能长远发展。

在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仅花了一周时间,81户贫困户全部同意将扶贫资金转为股本金。4月1日,黄桷村成立自贡首个专门为贫困户设立的产业合作社——自贡市红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发展产业 持股分红村民受益

蒋仁利说,专合社建成后的运行机制和贫困人口的受益问题,是大家考虑最多的。“做到既能保证贫困人口脱贫,又不让贫困户有经营风险。”专合社慎重选择了风险小、收益稳的发展项目,种植大棚青菜6.66公顷、发展生态水产养殖4.2公顷、发展年出栏5000只跑山鸡和年出栏15万只一体化养殖鸡。贫困人口全部吸收为合作社社员,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当中。“每年专合社经营收益的83%用于持股贫困户分红,10%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7%用于专合社发展金。”蒋仁利说,黄桷村有望今年实现整村脱贫。预计一年贫困人口人均分红1100元,村里一年增加5万元的集体收入。

作为合作社的社员,李登源一家四口人共持有4股。一年每股1100元的分红,这样一家可获得分红4400元。而作为合作社的管理员,李登源还有一份工资收入,按照合作社的规定,基本工资加上绩效奖金,每个月有近1800元的收入。“这是我们专合社饲养的第一批鸡,有2.5万只温室棚鸡、1000只跑山鸡,还有三个月就可以见效益,现在得天天看着。”李登源今年57岁,身体硬朗,带领3个村民管理着3个温室鸡棚和1个跑山鸡养殖场。“通过这种股份扶贫的方式,既可以保证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又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多劳多得。”蒋仁利说。

如今,在黄桷村扶贫产业连片区域,鱼塘中“四大家鱼”活蹦乱跳;大棚蔬菜长势喜人;三个标准化温室鸡饲养棚、1000只跑山鸡,明年春天可见效益。“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蒋仁利说,这种股份扶贫的模式,完全是黄桷村党支部摸索出来的,也没有可借鉴的。但这关乎村庄和81户贫困户的脱贫,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试验成功后,村里还要通过扶贫产业带动,让贫困边缘户和一般农户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