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最后关头,越要保持定力
□本报记者 张彧希 蒋君芳
10月31日,四川省2016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开工仪式在成都举行。当天,成都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02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此时,距离2016年收官,仅61天时间。
在今年的最后发力阶段,成都摆出“全力冲刺”的姿态,为全省“项目年”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项目彰显“成都范儿”
仪式的主会场,设在成都天府新区核心区——成都科学城。
几年之后,这块兴隆湖畔的热土,将迎来中科院成都分院7家科研院所、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团”入驻。“一期投资24亿元,将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中科院成都分院园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李铁牛说。
“作为中科院在全国布局的十二个区域性科研基地之一,中科院成都分院在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具有雄厚研究实力。”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翼说,在成都科学城内布局中科院成都研究中心,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现有科教资源优势。
从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难看出成都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在城市动力与城市经济上的深入考量。
创新驱动是第一动力。“留给基础科研的空间,决不能压缩。”成都市主要负责人曾经表态。提升城市创新力,成都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如果说中科院成都研究中心是一个“点”,那么当天开工的402个重大项目就串起了一根链条,共同做强投资这个发展的底盘,彰显“成都范儿”。
项目投资,历来被成都看做“牛鼻子”,今年前9个月,成都表现抢眼:全市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24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总投资达2428.93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18个,同比劲增80%。
刚刚开幕的西博会上,成都再次上演“重头戏”——一口气签下19个战略合作协议和重大项目投资协议,协议金额1586.3亿元。涵盖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合作协议、美国戴尔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业项目表现突出,且投向与我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吻合。”成都市投促委相关负责人说。
大动作昭示“成都速度”
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从项目洽谈到实质开工,仅仅用了180余天的时间,“成都速度”再次彰显。“除了项目引进过程中双方大量的协调沟通之外,成都科学城自身的魅力,是促进项目快速落地的关键因素。”张翼说,“成都速度”背后,是成都科学城良好的生态本底、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便捷的道路交通条件以及科技企业聚集发展的优势。
全省确定的“项目年”中,“成都速度”被频频提及。
9月7日,一款全新东风标致4008在位于成都经开区北拓区的神龙公司成都工厂下线。这也意味着,该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23个月——“成都速度”让神龙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麦柯然惊讶,因为按照他的经验,在其他的地方,同样的项目实现投产可能需要3年。
作为“成都速度”的代言人之一,神龙成都工厂厂长芦从国特别喜欢向人讲一个细节:为抢进度,神龙项目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工地,但近两年间,没有发生一起财产盗抢案件,也没有出现一起阻挠施工事件。“地方政府的保障使我们集中精力抓进度、抓质量,这才创造了‘成都速度’。”
抢抓速度,成都已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从年初开始,成都市就分解下达了工业投资、技改投资、重大工业项目、重大注册项目等年度、季度目标,每月通报完成情况,市领导、市级相关部门每月带队督查,形成每个季度有新变化、半年见大变化的蓬勃态势。
“成都速度”还在上演。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成都市还通报了成都科学城的建设进程。自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成都科学城在环兴隆湖25平方公里起步区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目前,区域路网体系基本成形。“三纵一横”骨干道路建成投用,连接“双核”的地铁1号线南延线建成投用、三期正加快建设。“当初确立的三年目标,我们相信有望提早实现,并有充分信心进行赶超。”张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