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0973481

家国“家”为本 “复兴”梦可成

www.gcdr.gov.cn (2018-10-15) 来源:四川组工网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于10月11日晚播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与“家”的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家庭建设、家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话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孟子》中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左传》里的“爱子,教之以义方”,《周易·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阐释“家国天下”,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指点了“家国”迷津。

“修身”以律己。记得儿时,常听祖父念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不懂个中含义,只是将其烂熟于心,后来才明白这是古代仁人心怀家国天下的远大追求。这里将“修身”列在第一位,就是针对个人而言,必须先“修身”,严于律己,在道德、能力等方面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整个国家是由无数的小家组成的,倘若实现“家家安”,那国家也就自然安定了。《孟子》所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其理念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与郡县关系的论述是一致的。

“齐家”教有方。“爱子,教之以义方”,是要求每个成年人在“修身”的基础上,用道义来引导孩子,让小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到了这样,家庭建设就会顺风顺水,省去了诸多麻烦坎坷。这里强调的是教育孩子要以“道义”为准绳,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父母之爱。《教育学》告诉我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能否达到“齐家”之目的,关键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倘若自己“修身”不到位,就难以有“义方”,“齐家”更没有保障。

“治国”源家风。在《平“语”近人》第四集中,杨善洲同志的女儿杨惠兰和杨慧琴谈到了杨家的家风,对待权力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对待事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对待家庭廉洁持家、甘于清贫。在这样的家风下,家庭一定兴旺发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看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他们的家风泽被后代,真是“积善人家庆有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不是危言耸听,近年落马的诸多官员往往都是因不正的家风而毁了前程,那“余殃”肯定是躲不过的。良好的家风可促成清廉的党风、政风,“治国”也就顺畅,天下也就太平。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常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强调的自然是公民当以爱国为前提。但这句话是可逆的,如果“没有家”,哪有国呢?没有兴旺的“小家”,哪来的国富民强?“国之本在家”,理论从典故中来,还得运用到党员干部以及群众中去。修好身,建好家,治好国,天下太平,同奔小康;家庭梦,民族梦,复兴梦,伟业可建,梦想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