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385757

怀揣“三心” 时刻“三思”

www.gcdr.gov.cn (2017-12-28) 来源:四川组工网

组织部门担负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智慧在基层。组工干部下基层就是为了寻求工作之根、思想之源,要真正践行好群众路线,只有眼睛向下,怀揣“三心”,时刻“三思”,才能更好的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汲取营养、明确方向,充分发挥好组织部门的能动性。

揣着真心,与群众交朋友,思考工作“为了谁”。“你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就与你有多亲”。群众路线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群众感情问题,组工干部只有从情感上正确认识下基层接地气的意义,明白工作“为了谁”,解决好“感情”问题,才会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长期以来,基层干部群众对组工干部抱有神秘感,认为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的,不了解组织部门其他方面的职能。组工干部通过下基层,可以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讲百姓话,言百姓事,叙百姓情,解百姓难,更好地融入群众,也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了解组织部、熟悉组工干部、关注组织工作。

抱着诚心,为群众服务,思考到基层“干什么”。组工干部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组工干部下基层,必须用真诚去敲开群众的“家门”和“心门”,认真倾听群众所急所难,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无论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发家致富等“大事”,还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水电气暖等“小事”,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寻求解决办法。下基层目的不在于“下”,而在于下去后“干什么”。组工干部下基层不是做客,也不是观光,而是为了破解组织工作难题、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组工干部学习熟悉经济工作、中心工作、基层工作,最根本的途径是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中去,才会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党员,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才会真正看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情,特别是发现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等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才会把群众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工作责任、定好政策、谋好对策、抓好落实。

带着虚心,拜群众为师,思考“怎么干”。“群众的满意度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组工干部通过下基层接地气重在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将所“学”、所“思”、所“获”更好地转化为党员、干部和人才服务的有效载体;把基层零散的做法集成化,找到推动工作创新的灵感,从而推动组织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把下基层作为组工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多开展驻点联系、蹲点调研、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组工干部联系群众的意识,统筹好下基层的群体、时机和频次,确保不折腾,不给基层添麻烦。要解决实际问题、拿出实招新招、给群众带来实惠,要总结基层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面上工作。下基层,就是要把第一线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认真思考分析,深入把握规律,精心归纳提炼,努力形成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思路、政策和措施,用基层创造引领基层实践。

“走基层”活动的成效已经初显,我们要将下基层作为长期坚持并不断推进的举措,把这项工作常态化,让“基层热”永不降温。

(中共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刘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