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386060

前移治理关口 全面防治“政治毒瘤”

www.gcdr.gov.cn (2017-12-01) 来源:四川组工网

《史记·鹖冠子》记载,魏王问扁鹊,“兄弟三人,谁医术最好?”扁鹊告诉魏王,长兄医术最好,能够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中兄次之,能够在病情初期进行及时治疗,而自己最差,往往在病情严重时才开膛穿针,以猛药去疴。古老的哲理故事启迪我们:相较于救治疾病,防治住疾病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可以减去疾病带来的痛苦。同理,在治理被喻为现代政治毒瘤——腐败方面,于腐败事实之前进行有效防治,不仅能救干部于无形,而且能够省去腐败行为所招致的社会代价,节约政治资源,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

作为一个世界性治理难题,腐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呈现出手段智能化(比如电子交易)、手法隐蔽(比如期权腐败)、领域延展化(比如从经济部门向党政、司法、高校、新闻领域渗透),治理腐败难度系数也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图景,我们不应该退缩,使其倒逼我们治道变革,而应主动出击,强化前瞻思维在腐败治理领域的应用,前移腐败防治关口,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防治“政治毒瘤”,必须要织密“不敢腐”的威慑网。腐败行为是受当前腐败行为查出率和腐败案惩处严度刺激的函数,对腐败行为保持严查态势,对腐败案件保持严办态势,能够威慑那些禁不住诱惑的干部,防止“破窗效应”,杜绝“朝杀而暮犯”。严查严办就是要不设禁区、不留盲区地严查腐败行为,就是要“不管级别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就是要“不管腐败分子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

防治“政治毒瘤”,必须要筑牢“不能腐”的防火墙。孟德斯鸠提醒我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阿克顿勋爵告诫我们“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转,在规则中行使,才能防止公权力异化,才能抑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对此,我们既需要强化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接受其他权力和社会的监督,也需要严明权力行使规则和边界,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防治“政治毒瘤”,必须要强化“不愿腐”的自觉性。没有干部愿意将从政之路视作登上自我毁灭的列车,而是在在工具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程式化趋势中淡忘了廉洁意识,在侥幸心理驱使下步步走向腐败的深渊。对此,我们需要将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干部日常教育,以强化干部理想信念,培养干部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进而不断强化干部“不愿腐”的自觉性。

防治“政治毒瘤”,必须要拧紧“不会腐”的监督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群众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低成本、更直接的网络群众监督干部行为和权力运行成为可能,防治腐败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尤其是网民群众的监督。落实好网络问政、执行好“三微一端”信息公开、践行好网络群众路线,将有助于消解干部腐败动机,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  杨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