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抓党员、干部的学习。他反复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劝学”“促学”,抓“关键少数”,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每次读到于谦的这首《观书》总是很有感触:每个人对读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读书的乐趣却是共通的,如果没有对书卷的“多情”,自然也无法明白“活水源流”的美妙之处,乐趣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一些党的高级干部因为种种“雅好”而最终被“围猎”,身败名裂时忏悔万分却为时已晚。或许在这些领导干部看来,“人总是要有点爱好的”,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爱好也得选对方向才能真正成为爱好。而就自身成长和防“围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比读书更好的爱好了。就成本来说,读书的成本比那些“雅好”的成本“低廉”太多了,纵观落马官员,可曾发现有因受贿“书”而锒铛入狱的?未之有也!就回报来说,书本有价而知识无价,在书中或许没有“颜如玉”也没有“黄金屋”,但是有震撼我们心里的“灿烂星空”和道德品质,也有崇高的个人修养,他们就如暗香浮动,虽不浓烈却历久弥香,虽不起眼却醉人心脾。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人们开始变得浮躁,在一个什么都讲求“快”的环境里,总是很容易被“同化”,所以成功被量化为钱财多少权力多大也就不奇怪了。作为领导干部也希望能够走入上升的“快速通道”,于是为了“走捷径”达到目的,一些人开始丢掉自己作为党员干部的操守,丧失了为人的底线,其实说到底可能还是有点“能力不够,钻营来凑”的思想在作祟。
因此,要克服“本领恐慌”、避免“迷盲乱”、坚定文化自信就得加强学习,坚定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更重要的是要重新树立起对书本、对知识、对党规党纪的敬畏和“饥饿感”,在书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涵养“敬畏”精神、坚守“底线”思维。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传承更多的是以书为载体,读书也在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书中,我们在“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里理解清廉真意,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学习担当精神,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里涵养宽容情怀,在“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中感悟诚信之道,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体会奉献的境界,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里品味爱国的精神,从“人心齐,泰山移”中感受团结的力量,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里看到自信的霸气。这些品质或精神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暗香涌动处最是激动人心,人生也能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里得以升华。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肩负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助力全面奔康实现中国梦的艰巨重任,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惟有坚持不懈地向书本要营养、向实践求真知,才能在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品味到书中那沁人的“暗香”,成就一番伟业的同时做个干净的、纯粹的共产党人。
(合江县白米镇人民政府 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