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401291

“轻财”以律己 为官莫作“娄阿鼠”

www.gcdr.gov.cn (2017-06-19) 来源:四川组工网

2007年初冬,近百名下岗职工发现下岗补助金莫名其妙地被支取。时隔几日,商务局局长张某报案称,部分下岗职工的补助金被人冒领。十多天后,我们就查清了案件的原委:原来,原商务局纪检组长兼现金员费某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将下岗职工的补助金冒名支取,一同作案的竟然还有报案的该局原局长张某!两人在贪污补助金后,用自导自演的方式上演了一出荒唐的闹剧。

的确是一场闹剧,一场令人深思的闹剧!作为商务局局长,不去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偏就要去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并且编导与演出的“技法”都相当拙劣。试想,事关这么多下岗职工的生活,事关社会的稳定,这么明显的贪腐,还能瞒过检察院的“侦查”吗?别说这样的闹剧,就是那些反侦察能力很强、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的不法分子,都照样逃不脱恢恢法网。像张某般的自导自演,恐怕真正是被“孔方兄”弄昏了头脑。

“贼”之所以要喊“捉贼”,不外乎就是要扰乱视线,得以拖延时日,用更多的时间来对抗真正的“捉贼”者。而像张某这样的“报案”,是明目张胆地对抗组织,非但不思悔改,反而想顽抗到底。其实,当有了这样的动机时,败局就已经定了。本来,一个人要一辈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怎样面对自己的错误就取决于自己了。历史上“知错就改”的典范莫过于战国时的廉颇,他一认识到自己心胸狭窄要耽误国家大事,就“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于是,“错误”反而演绎为一段佳话。

像张某那样,明知自己犯错在先,还千方百计掩饰自己,可能是打算在贪腐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了。能想出“自导自演”的“报案”情节,智商还是不低的;但其鼠目寸光又体现出了十足的“不识时务”。这,不禁使人想起《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来,偷了钱又怕落个小偷的坏名声,索性杀人灭口,不马上躲开,反而嫁祸于人,混入证人中伸出大拇指歌功颂德,大夸青天大老爷断案英明。就凭着这样的伎俩,一时间还混得不错,但终究没能逃过况钟的法眼。

这就说明,任何欲盖弥彰的自欺欺人行为,任凭你再怎么圆滑世故,也不可能在违背公众利益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张某自导自演的荒唐闹剧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十年,但在反腐倡廉、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将张某的行为平移过来,就不难发现,那些在台上高调“反腐”,而随后就“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的官员,不就是典型的贼喊捉贼的“娄阿鼠”吗?就像媒体曾报道的某官员在落马前夕还在国家级报纸上发表论证充分的反腐文章一样。由此看来,官场中的“娄阿鼠”还真不是个例。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古人在对为官者的这四点建议中,把“轻财”放在第一位。确实,一旦在“财”的问题上“出轨”,那后面的作用都无从谈起。张某为了那点补助金,甘当“娄阿鼠”,以为在“财路”上会走得更加潇洒。其实错了,“为官莫作‘娄阿鼠’,做贼心虚子自知”,一旦做了,只有在“贼路”上悬崖勒马,回头才真的是“岸”;否则,新时代的“况钟”是绝不轻饶的。

(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