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403209

品味廖俊波的“义”气凛然

www.gcdr.gov.cn (2017-06-19) 来源:四川组工网

昔时读过一篇名为《党员干部要慎“讲义气”》的社评文章,作者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的点破了官场上“江湖义气”的丑陋百态,令人大呼过瘾。然而讲义气向来是中国人一个很重要的传统道德观念,为官者难道就不能“义”字当头、讲讲义气?

笔者以为是可以的,近日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廖俊波同志就是一位“义”字当头的共产党人。他讲的是忠党为民的笃义、严气正性的公义、实干兴邦的执义,品味廖俊波身上的“忠、严、实”,凛然三股义气,是8800多万共产党人对标“合格党员”的榜样之选。

忠党为民的笃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里的“绝对”是一种笃义,是一种信仰,《人民的名义》中有一段老党员陈岩石给省委常委讲党课的台词令人动容:“二顺子牺牲时十六岁,只有一天的党龄啊。在我党历史上还有没有这种一天党龄的党员?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在战争年代,像二顺子这种情况绝不会只是一个。”绝对不会只是一个,道出了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正是这份忠党为民的笃义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各种诱惑更加严峻、更加复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守忠党为民的笃义,像张思德一样、像焦裕禄一样、像廖俊波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切为了人民”。

严气正性的公义。“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公私二字,检验作风、检验官德、检验党性。“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党员干部只有深明严气正性的公义,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才能有效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做到严以用权。南宋文学家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因为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人对公与私的严格区分,是“公”入肌理的明白,更是这严以修身典范,反观今天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讲私利不讲公义,放弃了严以修身、严于律己的约定,“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谨记这一点。

实干兴邦的执义。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执着信念,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千古风流事,实干最传神。”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我们梦想实现奠定的坚实基础。廖俊波同志是一个把“奉献”刻在生命里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经常为群众做好事干实事,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他是执政为民、不忘初心、为民务实的“实干家”。我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想要把党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涌现出更多像廖俊波一样的“实干家”,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实干兴邦、实干为民的这份执义,以实干来提升新境界,以实干来展示新气魄,以实干来增强真本领,真正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绵阳市安州区委组织部 胡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