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广东省纪委围绕筛查遗漏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复核已查处问题线索处置情况、扶贫资金发放情况、“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整治情况等四方面内容,在全省21个地级市同步开展为期一周的农村基层问题线索排查异地抽查复核工作。
“村霸”不除,农村难安,农民难富。此次广东省实行异地抽查复核是深化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监督方式,是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一次再部署,是推动基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一次再发力,有助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近年来,“村霸”“蝇贪”成为高频词汇。在部分农村地区,“村霸”“蝇贪”以及宗族恶势力违纪、乱政、抗法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侵害了基层群众的利益,成为对基层稳定发展极其不利的“定时炸弹”。
“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服务的直接对象,对于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然而,“村霸”肆无忌惮、称霸一方,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上头有人”,受欺压群众敢怒不敢言。更有甚者,少数基层干部与“村霸”“蝇贪”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成为“村霸”的“保护伞”,结成“守望相助”的利益同盟。如此一来,基层监督执纪就成摆设、走过场,毫无实际意义,受苦受难的仍是广大人民群众。
异地抽查最大的亮点就是尽可能排除人情关、宗族情等属地因素干扰,并对一些原来没发现的线索进行深挖,最大程度减少关系网、说情风对监督执纪工作的干扰,解决“察不透、察不深”的问题。
一方面,异地抽查犹如“天降神兵”,能够有效避免本地纪检干部因为心存顾虑、人情掣肘、好人主义,而不敢、不愿、不能监督等问题,确保纪检利剑锋刃出鞘、直指问题绝不含糊,有效压缩禁区特区盲区,严防“灯下黑”“手下软”,形成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异地抽查有助于打破惯性套路思维,既互相学习借鉴获取新技能,又敏锐发现一些死角死面、隐形变种和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提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效力。
监督执纪动真碰硬,首先得“能”较真。异地抽查提供了良好的监督执纪平台,既可以让那些腐败分子无空子可钻,也可让工作人员放开手脚不徇私情。更重要的是畅通了广大人民群众举报投诉的渠道,消除了举报无人管、甚至遭打压的情形。群众是最敏锐的监督眼,能够从细微之处最准确地判断是非,能够直接感受到身边的腐败现象对党、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他们对腐败看得最清,对腐败最痛恨,反腐决心最大,反腐态度最明确,反腐立场最坚定。
当然,异地抽查只是监督执纪的一种创新,既不是唯一的选择方案,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要让监督执纪达到预期效果,仍须从根本上强化监督执纪力度,辅之以创新监督执纪方法,让监督探头“耳聪目明”。
(泸州市合江县经济和商务局 花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