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0959346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可行之路——四川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www.gcdr.gov.cn (2014-06-03) 来源:四川日报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可行之路
——四川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王东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作为人口大省、西部欠发达地区,四川的发展稳定在相当程度上关系着全国的发展稳定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四川长治久安,立足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着力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凝聚力量,在全省上下300多万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倡导干部亲力亲为、到一线服务群众的时代理念,落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的宗旨要求,追求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务实效果,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实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果,努力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注入强大力量。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入群众,走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局面。
  一、用脚步缩短距离、丈量作风,用真心换真情,在心灵上贴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并强调,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这启示我们,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坚实党的执政根基,使党始终带领人民,同心同德,满怀豪情踏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审视四川,近年来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但总有那么一堵堵“玻璃墙”横亘于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拉开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疏远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只有走近才能缩短,感情只有培养才能升华。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后期,借力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我们及时启动“走基层”活动,让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全省农村和社区、走进城乡居民家中,一起聊、一起想、一起干,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换信任,用行动展示作风。
  从一开始,我们就把“走基层”活动定位为全省动员、全体参与,不分上级下级,不分城市农村,不分行政事业,所有党员干部一律把脚步踏进群众家门,接地气,养正气,得民气。推动由过去的基层党员干部走基层向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转变。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从省级领导干部带头抓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每名班子成员都到联系点群众家中看看厨房、聊聊家常、听听困难,给予帮助。推动由过去的个别地区走基层向全省一起走基层转变。组织省市县乡各级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联系点,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为民谋事,实在干事,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推动由过去的例行式走基层向带着问题走基层转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全省党员干部“走基层”规范要求,严令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一律不搞层层陪同,不搞形式主义,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树立党员干部队伍“清新”形象。成立督导组,明察暗访,先后两轮深入全省市(州),督查到县乡村,确保“走基层”不打折扣落实到底,与群众血肉联系不断加强。
  “走基层”活动开展半年多来,群众普遍反映“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党员干部也感到工作好开展了,过去一些地区“敲半天门、露半张脸、说半句话”的现象已成为历史。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过去转作风靠的是号召,现在转作风靠的是制度和示范,领导干部行动起来,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全心参与、全力投入,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与群众同行、为群众服务、引群众前进,并接受群众的检验,才能有效联系群众,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把精力放在基层、排忧解难,忙到群众心坎上,以真情付出温暖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这启示我们,必须深入基层和群众,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维护实现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关心群众冷暖,解决群众困难,用群众得实惠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回头看四川干部队伍状况,我们感到,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奋斗目标,最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强化执行和落实,最需要的是增进干群感情、赢得民心、与民协力并进,最需要的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在“走基层”活动中,我们让党员干部倾听群众意见,体察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作风建设给干部队伍带来的积极变化,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员干部就在身边,党员干部就是亲人。
  活动中,我们始终秉持“到基层关心群众,到基层服务群众,到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理念,着力推动党员干部带着关怀、带着责任走进群众,实现“四去四来”。
  坚持干部到群众中去,工作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认真搭建起民心沟通的桥梁,全省党员干部分期分批走访群众400多万户、1578万人次,问卷调查370余万人,收集意见建议近67万条。许多意见进入党委、政府决策。
  坚持党的政策到群众中去,和谐稳定局面从群众中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大力开展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分层分类排查矛盾纠纷。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案件,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调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目前,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信访包案达10617件,党员干部下访接访近65万人次,处置信访积案近4万件,处理初信初访近4.3万件。
  坚持项目资金到群众中去,惠民方案从群众中来。始终把重点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走访了解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安居、饮水、行路、用电、通讯等难题,列出办实事好事项目责任人和时间表,对特别困难和急需的马上解决,涉及面广和投入量大的积极纳入规划加快解决。目前,全省已投入资金26.8亿元,解决民生难题20多万件。
  坚持帮助服务到群众中去,成效评价从群众中来。把贫困群体作为重点关爱对象,结成联系帮扶对子220余万个,切实关爱受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大力开展春节期间的“暖冬”行动和日常走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积极组织送文化、法律、科技、政策到乡村、街道社区,不断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
  半年多来,在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风雨相携,与群众心手相连,我们深深体会到,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近70年前的“黄炎培之问”仍不过时,打破历史“周期律”靠的是民心,靠的是与群众紧紧在一起。只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解决好与群众心理和感情上“最后一公里”的差距问题,民心就如水行渠,所向在我。
  三、以制度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经常与群众联系,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这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长远着眼、从当前着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不断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和治理社会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多年来,四川各级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办法,这些办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丰富和健全。在“走基层”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一项制度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理念,把工作部署与长效机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让教育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办法留得下来、坚持下去、巩固下去。
  紧紧把握问题导向、党群干群联系两个核心,积极规范,努力践行,使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建立健全起来。一是建台账。在广大农村,既让党员干部走下去,又让民声民情聚上来,以乡镇、村为单位,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对入账问题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并及时将建账问题办理情况向社会公开、请群众评议。全省共建台账12万本,登记各类问题60万个,解决近50万个,农村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满意度在90%以上。二是双报到。在城市社区,开展省、市、县三级机关党组织到单位所在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的“双报到”活动,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结对服务和组团式服务。同时,着力推动机关优势党建资源向基层倾斜汇聚,组织全省机关党员干部深入12.7万个基层党组织指导帮助完成换届工作,加强“三分类三升级”,选派近40万人次干部进村入社蹲点帮助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三是结对认亲。针对藏区反分裂维护稳定的特殊形势,安排省级部门和16个市1377名干部,对口支援32个藏区县,组织全省藏区6万多名干部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对认亲,把群众工作落实到每个农牧民家庭、寺庙和人头,做到有重病住院必访、有子女辍学或待业必访、有意外灾害必访、有家人去世必访、有思想异常必访,构筑起藏区坚实的民心基础。四是联村帮户。针对近年来四川先后遭受的两次大地震和多轮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组织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168个单位的党员干部深入760个重灾村开展“联村帮户”活动,帮助受灾地区兴修水利、铺设道路、重建家园、组织生产,推动发展产业项目684个,开展技能培训15000余人次,广大灾区的建设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通过建立健全“走基层”机制,全省党员干部走进基层群众,丢掉官气、骄气、傲气,与群众面对面交心、手拉手交往,真正了解了民情、增进了感情、深化了亲情。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践行群众路线的主题永恒不变。我们将长期坚持这些机制,把党的智慧力量之根深深扎进群众,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注入永远流淌的源头活水,努力实现干部与人民群众常联常新、常走常亲,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