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0955882

让作风之弊纤毫毕现

www.gcdr.gov.cn (2014-05-1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让作风之弊纤毫毕现

张富国

  当前,一些地方在听取意见中,座谈会开了不少、意见表发了不少、笔记本记了不少,却对征求到的意见束之高阁,没有从思想和灵魂去分析梳理、挖根溯源;有的方法不对路,“一窝蜂”下去听意见,满足于与群众握握手、拍拍照,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骚扰群众、推开群众,以致问题找不到、找不准、找不深。“磨刀不误砍柴工”。找准问题,才能弄清根源、彻查病灶,有必要来一场专项整改“回头看”,把问题找准找实,让作风之弊纤毫毕现。
  清除“作风路障”,让问题“上得来”。当前,“没问题”成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共性问题”:民主测评匿名征求意见时,时常出现“白卷”;个别谈话单独听取意见时,大家惜字如金当“哑巴”;内部互帮互查互提时,大家十分仗义互“点赞”。督导组让这些单位和个人进行“回炉”整改,有些干部还感到十分“委屈”,认为“别人不提意见,与自己何干”。开门征求意见群众交“白卷”、当“哑巴”,表面上看是群众不配合、不领情,而病根仍在干部的作风上。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个别干部平常下基层少、与群众接触少,群众没把他们当“家里人”而不想提;群众平常提的问题与诉求久拖不决、没得到及时解决,“提了也白提”而不愿提;有些干部平常作风霸道,习惯高高在上,群众担心穿小鞋、遭报复而不敢提。凡此种种,皆因干部的作风“下不去”,群众的意见才“上不来”。因此,要想群众与你“掏心窝”、“敞开摆”,就要彻底清除作风“路障”,加深鱼水情、系紧血肉带,打通群众的“心墙”。
  运用“方法武器”,让问题“找得准”。时下,一些干部有这样的困惑:原本想让群众帮找“四风”问题,但提的都是民生诉求、现实困难等具体问题。其实,“四风”问题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由无数具体的、现实的、直观的事例或感受组成。在每个民生诉求的背后,都可以找到干部的作风“影子”。比如:群众长期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映了群众感情不深的问题;政策不对路的背后,暴露了少数机关和干部作风不深入的问题。当然,及时主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之义,但绝不可“一叶障目”或“移花接木”,简单以具体问题代替思想作风问题,也不能用送温慰暖、修路铺桥代替“四风”问题的解决。“出门一把抓,回来才分家。”对于不同渠道、不同方法、不同对象反馈的意见问题,不能简单浅表分析、打捆收藏,要刨根问底、追根溯源,让每一问题、每一现象都能在“四风”中归位入座。
  放下“思想包袱”,让问题“析得透”。查摆问题是一项由表及里、触及灵魂的工作,既伤“自己面子”又伤“他人情面”,若没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坦荡宽广的胸怀,是很难将其做深做透做彻底。活动中有些现象值得深思,有的干部原本有一肚子话想说,话到嘴边却欲言又止;有的干部自查问题时,只列文件指出的共性问题;有的干部对自己放“空炮”,对他人放“礼炮”。“四风”问题剖不深、析不透,不是问题本身隐藏多深,而是好人主义在作祟。一方面怕伤及自己的“面子”,分析自身问题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怕影响自己的“位子”,批评他人蜻蜓点水。背着包袱查“四风”肯定不行。查摆问题本身就是一次思想检验、作风体检,既需要组织的宽容松绑,不对干部自查自纠的问题“记一笔”,更需要干部主动揭短亮丑,做到查自己具备“脱裤子割尾巴”的气魄,查别人敢于拉下脸面、丢开情面。
    (作者系四川省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