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飞鸽”不“飞心”
谢湘毅
干部交流是手段,培养锻炼干部才是目的。然而,个别交流任职的“飞鸽牌”干部,在地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甚至把交流当“郊游”,“飞鸽牌”变成了“废鸽牌”。这种现象远远背离了干部交流的初衷,既不利于自身成长,也影响干部队伍形象。
职务虽“挂”着,但心“悬着”,可以说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一方面,是交流干部的“不用心”,主观上有“做客”思想,把交流任职当“镀金”,认为时间一到“就鸣金收兵”,没想过要扎下根来服务当地。另一方面,是接收单位的“不放心”,存在“请客”思维,认为交流干部只是匆匆“过客”,于是不敢压担子、不想给“核心”工作,“飞鸽牌”只能游离在工作边缘。
干部交流任职,身到是表,心到才是根,根深方能叶茂。作为“飞鸽牌”干部,要从心里“反客为主”,变“镀金”为“炼金”。在思想上要立志做事,把“他乡”当“故乡”,由“客人”变“主人”,安心扎根、主动干事;在工作上要真抓实干,多到基层去看、去问、去听、去掌握情况,多到一线去受锻炼、经风雨、见世面;在情感上要与当地群众息息相通,养成接地气、靠群众的习惯,真心实意地干好事实事。
“飞鸽牌”干部能否“反客为主”,还得靠接收单位的“认可”。这就要求当地改变“请客”思想,把交流任职干部当成“一家人”。要给予充分信任,针对他们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和岗位优势,合理分工,用其所长,真正做到给实职、放实权、负实责。要大胆压担子锻炼,多交任务、多给舞台,让他们在不同岗位当主力、挑重担,在改革发展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施展身手、接受锻炼。要加强教育管理,既让他们对“来当地为了什么,在当地干了什么,离开当地留下了什么”等问题有清醒认识,又帮助“飞鸽牌”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