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0930247

算清为官的“机会成本”

www.gcdr.gov.cn (2014-05-08) 来源:人民日报

算清为官的“机会成本” 

周人杰


  古来万事难两全。有以身许国的慨然,就难有“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闲散惬意。放不下“窗外疏梅筛月影”般的卿卿我我,也就难有大丈夫纵横四海的成就。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朴素道理,在经济学上还对应着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讲的是在“多选一”的决策时,必须舍弃其他利益。
  算清楚机会成本的“舍”与“得”,无愧初心、勿念他利,乃是为人涉世之基石。小到婚恋与择偶,夫妻忠诚,且行且珍惜,方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大到招商引资、产业布局,断然舍弃重复建设、过剩产能,才能开创一片蓝海,赢得阵痛之后的健康。
  施政为官皆通此理。现实中总有这样一种干部,一提及“官威”“派头”,就眉飞色舞、兴致盎然,一砍掉超标待遇,则垂头丧气、耿耿于怀。胸中常存有不平之气,每每艳羡经商下海者,挂在嘴边的是“做官越做越不划算”“要是……也能发财了”之类。身居庙堂,却满脑子生意经,一头掉进钱眼里,不正是典型的“迷失自我、择非所当”吗?
  市场有市场的规则,从政有从政的操守,不容混同。市场中,货币确是资源配置的符号,是在商言商的筹码。对个体而言,合理合法追求更优的物质报酬,无可厚非,也是增进社会活力的重要方式。一旦走上公职人员的岗位,还只为稻粱谋,盘算些为官易与不易的“小九九”,甚至“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只能说是“拎不清”,其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当然也就体味不到价值操守上的坚持之美。
  发财与为官,自古便是两道。东汉孔奋,时兼甘肃武威长官。当地交易发达,一天四场集市,号为富邑,官吏自肥。孔奋生活节俭、不为利益所诱,被讥讽“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正是这份“不能自润”换来了民众的感恩,离任时竟被“追送数百里”。相反,为官还惦记着发财,只会像明朝的刘瑾、严嵩、魏忠贤之流以权谋私、贪墨枉法,最终遍结党羽、祸国殃民,被顾炎武痛斥为“养百万虎狼于民间”。
  追古抚今,但凡为政清廉者,必成于价值信念上的坚定。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区盛行下海经商,福建不少干部也心思活络起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告诫干部们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
  我们的不少干部,有才华、有能力,假如从商,想必会有更多货币回报。但是,选择了从政为民这条路,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机会成本”——没有了商海打拼的精彩,没有了金玉满堂的荣耀,这是从政者必须舍弃的代价。舍得之间,从自身的修为着眼,依全局的大势着墨,收获的将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潜绩,是一己青春献身事业的淡然。
  舍得之美,美在信念信仰的无价,美在精神家园的圣洁。“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缊袍。”于谦诗词,如今读起来,依旧气壮河山,英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