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才能保有活力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
四川日报评论理论部
一支长期执政、接力奋力、不断更新的党员干部队伍,如何保持她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延续她的生命力与战斗力?在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的今天,在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的今天,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回答的问题。诚如省委书记王东明日前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所强调的那样,党执政时间越长,越需要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的干部。只有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才能目标专一、永不变色,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人生坐标和精神动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凭借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一大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理想前赴后继、舍身取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大批党员干部仍然秉持“革命理想高于天”,战天斗地、接续奋斗,带领人民群众在曾经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崭新、美丽的新家园。在四川这片热土上,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战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推动发展,使巴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兰辉、菊美多吉、毕世祥……一个个闪耀着时代光彩的名字,是四川党员干部队伍的杰出代表,也是四川党员干部队伍群像的生动缩影,让我们对四川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执政的今天,环境变了,任务变了,队伍大了,理想信念淡漠甚至滑坡的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也逐渐暴露并显现出来。有的干部成天把理想信念挂在嘴上,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有的干部组织纪律意识松弛,政治纪律意识淡化,对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执行态度不坚决,落实效果打折扣。有的干部党性意识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干部精神空虚,信念动摇,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最终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种种表现,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干部还没有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根源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理想,才有活的灵魂”。一个党员干部背离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与坚守,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目标与灵魂。试想,执政环境纷繁复杂,没了“主心骨”,哪能厘清脉络?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失去“定盘星”,怎能把握主线?对四川而言,如果广大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这个 “压舱石”,在矛盾与困难交织、风险与挑战并存的夹击中,又怎么能保证可以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在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征程中心无旁骛,一往无前?
理性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锤炼和养成,甚至要经受诱惑的考验,挫折的 “淬火”,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辈子都不能放弃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努力做到政治上清醒、理论上坚定、行动上自觉。只有每个党员干部心中永远有共产主义这盏“明灯”,脚下才能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肩上才能背负起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理想信念,贵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仰,做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的好干部,真正沉下心来,为党确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不懈奋斗,切实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执着转化为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伟大实践,为谱写伟大中国梦四川篇章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