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出发促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何凌超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客观上有一个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当前重点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谋划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蓝图和创新路径。
重点关注服务精神培养塑造的有效性问题,着力在理念创新上下功夫。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首先要解决的是服务主体的意识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行政化管理色彩逐渐淡化,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但是服务与管理的本末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服务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这是服务型党组织的灵魂所在。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切入:一是强化目标约束。把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目标考核体系,与激励措施正向挂钩,与惩罚措施反向挂钩。二是坚持纵向引领。按照上级带头、党组织带头、党员干部带头的要求,深入践行上级组织为下级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原则,营造服务层层下行的良好氛围。三是增强主体意识。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更加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着力增强基层党员的身份意识,真正把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内化为广大党员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时时处处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重点破解服务资源领域配比的平衡性问题,着力在保障创新上下功夫。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个问题,实现各领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同步推进、总体平衡。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个性化的资源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效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不断强化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保障力度。比如: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务干部人才匮乏问题,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党务干部(按照区招、镇街管、企业用的模式)、选派退二线领导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开展百强企业党务负责人年度培训等方式,充实、优化和提升企业党建工作力量,为建设服务型企业党组织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点把握服务方式安排设计的时代性问题,着力在载体创新上下功夫。服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当前,有些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很强,也投入很大精力、大量时间做服务工作,但是却没赢得口碑、听到掌声。其主要原因在于服务方式、服务载体的安排设计滞后于时代发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准确把握时代脉动,及时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载体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工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二是人本意识不断增强;三是多元格局充分彰显。这三个特征是各级党组织在安排设计服务方式和服务载体的过程需要把握的时代性。比如:围绕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这个时代性,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积极探索键盘上的支部、网上的组织生活、不出家门的党员教育等实质性的党建服务新内容。围绕人本意识不断增强这个时代性,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维护和发展党员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探索民主公开、以人为本的执政方式,及时回应党员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农村要致力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在社区要致力于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在非公企业要致力于让职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在机关要致力于下到基层保民生。围绕多元格局充分彰显这个时代性,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应对“四个多样化”给传统党建模式和服务形式带来碰撞和冲击,积极探索区域化和网格化党建服务覆盖体系、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