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易”是可喜变化
王喜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不良风气大为收敛。有些人开始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其实,“为官不易”的“感叹”,恰恰说明一系列制度规定真正产生了效力,意味着对权力的约束监督日益严格,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为官不易”意味着公共权力回归本位。平心而论,中央的禁令对各级干部行为划定“红线”,进一步规范“吃、住、行、游”等,只不过是让其守住底线、不要违法乱纪而已,是最起码的要求,不是难以承受的过高标准。如果仅仅因此而抱怨“为官不易”,说明一些人的权力观已严重错位,认为当官就要有好处;也说明以前“为官太易”,误以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
出禁令、纠“四风”,取消那些本不该享有的待遇,消除那些百姓反感的特权,就是让公务员职业回归本来意义,让权力回归公共服务的本位,正直的干部最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政治生态。“为官不易”,说到底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是做违规之事不易了,做规定之事更容易了。这种“不易”,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也让干部更安全。
“为官不易”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社会越进步,政治越文明,对为官者的要求越高,对权力的制约监督越严。权力没有边界、官员不受约束、办事吃拿卡要的官场生态,是不正常的。为官者履职和待遇受到制度纪律的严格监督管理,更是法治社会的需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得到理性、文明、依法、正确的行使,既是防止失职渎职的可靠保障,也是消除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促进党风政风好转的治本之策。从出台“八项规定”到狠刹“四风”,从简朴过节到遏制会所腐败,中央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举措,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政德政风的改善。
固化“为官不易”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官不易”这个头开得不易,靠的是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靠的是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靠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现在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仍有误区。有的人认为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车私用是小事,多少年都如此,现在这样抓是不是有点过头?有的存在避风头思想和侥幸心理,总想着“别撞到枪口上”,等风头过了再说。“四风”问题也在不断变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把公款吃喝转移到内部食堂、私人会所,将超标车挂用虚假牌照以躲避监督,公款送礼由“登门送礼”变成“网购+快递”。这些都说明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习惯势力是强大的、可怕的。固化“为官不易”成果不仅是个长期过程,而且要经过艰难的阵痛。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顶住各种压力,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久久为功,抓出成效。
当前,要继续发扬讲认真的工作态度,抓住关键节点和具体问题,严格执纪监督,严查违纪行为,公开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提高制度执行力,使纪律真正变成“高压线”。同时,尽快在法治和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与法律和制度相对接,通过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巩固已经取得的作风建设成果,靠严规铁律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作者为山东省纪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