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念”在改变 作风更务实
——四川团代表热议干部作风在改变
去年以来,中央在整肃吏治、干部作风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这些活动和规定在地方执行得如何、效果怎么样?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直言“打老虎、拍苍蝇、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震动了“官心”,更改变“官念”。
风气之变:
礼节少了,实话多了
“我专门从外地赶回来办事,来回跑了四趟还没找到办事门路!路费都花了一千多块了!”这是巴中市“阳光问政”电视直播现场群众的提问,充满火药味,让在场的干部们感到没有任何退路,脸红心跳。
全国人大代表张德明说,敢于自揭家丑、让干部脸红,才能真正地转变作风,抛掉那些老百姓进门办事的“繁文缛节”,能不能办、该怎么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推三阻四打太极。
去年以来四川省将电子监察系统延伸到1800多个乡镇,开展“庸懒散拖”专项效能监察。目前,已纠正问题1000余个,问责201个单位、407人。张德明说,我们能够感觉到,现在大部分党员干部在直面群众反映问题时,都能有一说一、干脆利落了。
规则之变:
淡化个人意志,注重民主法治
“年满18周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本市拥有固定居所的公民可申请列席非涉密的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及重要专题会议等政务会议。”去年3月15日,这则消息在南充市一见报,立即成为当地社会关注的焦点。
南充市民熊钒江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向政府递交了报名申请,没想到,很快他就接到了通知,邀请他列席市政府五届第44次常务会议。在这次会上,他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建议。几天后,南充市政府公布了相关文件,熊钒江的建议被采纳。“我们的目的就是拆掉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玻璃门,让他们了解政府工作,一起找问题、想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南充市市长向东说,“没有法治的保障,就犹如坐在火山口,社会稳定没有根基,改革发展难以推进”。
理念之变:
政绩观念变了,生态观念强了
在今年2月份结束的各省级两会上,有22个省份下调GDP增长目标,除7省份持平外,仅有两省份上调增长预期。
长期以来,在“唯GDP论”的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下,部分地区出现了“要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前任建项目,后任来还钱”等怪现象,生态环境恶化、政府债台高筑、结构性矛盾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侯晓春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坚决按照中央要求,淡化了GDP考核,突出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内容进行干部考核办法的调整。
作风之变:
动嘴说的少了,动腿干的多了
“帮忙协调了3万多善款,支付了盖房子的欠款,带我们到市里最好的医院免费体检,还到学校给我儿子办了学杂费减免……”几天前,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一碗水村的特困户刘荣康向记者数起了家里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各地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仅四川一省就有超过100多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走基层310多万人次,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55万对,解决民生难题21.16万件。
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骆云莲深有感触地说,去年以来,我们农民经常可以在村上见到省、市、县的各级领导干部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奔着问题来的,针对农民提出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都能直接答复耐心介绍,很少再听到“开会研究研究”之类的托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