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507971

当前社会思想动态新特点新动向

www.gcdr.gov.cn (2014-10-24) 来源:人民论坛网

当前社会思想动态新特点新动向

  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界展开了深入探讨,使得思想理论界更加活跃、更多激荡。为了把脉当前社会思想动态,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9月5日-9月30日期间,通过登门拜访、电话采访、邮件访谈等形式,调查采访了320余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专家们十分踊跃地参与,各抒己见,不少真知灼见,给人启示。
  一、当前社会思想动态特征
  1.党在各派专家学者中的威信普遍提高。改革攻坚实现新的突破,民生改善取得新的进展,党风政风展现新的气象……这令人振奋的新局面,得到了各派思潮的热烈回应。有专家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所提出的改革举措,超出左右各派学者的想象;中央反腐的大动作,在不同程度上缓和了部分民众的仇官心理。更有自由派学者坦言,中央改革方案超乎知识分子期望,令一向以“批评”为主要姿态的自由派学者欢欣鼓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王占阳教授指出,十八大后,党在“左、中、右”各派中的威信普遍显著提高,无论“左、中、右”,都对中央大力反腐、狠抓廉政建设拍手称快。特别是周永康案公布后,舆论中出现了从把反腐视为“一阵风”到视为“动真格了”的重大转折,党在公众中的形象显著改善。
  2.主流意识形态愈显自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助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天津师范大学佟德志教授提到,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国家治理等主流观念占据了主阵地,尤其是反腐的成果,深得民心,尽管有一些负面的声音,但已比较弱。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在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较量中,竞争力也加强了。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姜辉院长指出,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相形之下,非主流意识形态则日益边缘。
  3.各派思潮仍旧激烈交锋。在中国崛起、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如何解决等问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种社会思潮都很活跃。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几个月,各派思想家利用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发表对三中全会改革的前瞻、建议文章,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争锋与博弈,力图影响中央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虽然受到各界一致好评与热烈拥护,但由于触动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同的声音仍旧不绝于耳。比如在国企改革问题上,虽然大多学者认同应通过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来解决国企发展中的问题,但仍有一些学者认为国企已经异化,其出路只能是民营化。
  4. 专家学者对中央仍有更高的期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王长江教授指出,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深化改革、反腐、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国等问题上,绝大多数学者持肯定态度。但是,学术界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讨论仍显得缺乏动力和活力。谈坚持多,谈解放思想少;主流媒体上政治表态多,真正严肃的深入研究少;一边倒的声音多,思想交锋少。他建议,中央应在具体的学术观点上超脱一些,避免表态、站队,否则会陷入被动,不利于问题的深入讨论、明辨是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丕等学者也认为,批评反对的声音并不会导致社会乱,批评者只是反对一些不良现象,并不是要反对党的领导。只有让大家真正把想说的说出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才能促进国家发展。
  二、对当下重大现实问题的观点梳理
  (一)关于反腐
  1. 各派学者都为中央的强力反腐称赞叫好。大多学者认为中央铁腕治腐,有利于融合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但是,也有人对党内反腐败斗争的前途表示悲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德山教授提到,有些人从中国共产党党史,甚至中国古代如明初反腐败历史出发,认为这不过是一阵风,过去之后还会依然如故。靠抓几个腐败分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治标”不“治本”。
  2. 期待反腐走向制度化建设。多数学者认为,打“老虎”、拍“苍蝇”,清除腐败存量只是治标,治标只解决表面问题,不可能解决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因此,治标不可能取代治本,它是为治本、为反腐走向制度化服务的。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指出,如果简单地用查办腐败案件、整肃腐败分子的方法反腐败,可以一时奏效,但事倍功半,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运用制度、力行制度,以制度之利器反腐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消除腐败。关于反腐的治本之策,反腐专家李永忠认为有如下五方面:第一,建议设立政治体制改革先行试验区。第二,必须改革党委权力结构。第三,必须改革现行的选人用人体制。第四,必须让党员、群众真正成为党和国家的主体,真正成为反腐败的主力军。第五,必须积极稳妥地处理多年形成的腐败呆账。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1. 改革共识初步达成。社会各界对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既得利益者开刀的改革决定,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北京大学姜明安教授称,从总体上看,整个社会大体上达成了一种改革共识,即认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在坚持我国现行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我国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具体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仍旧有少数学者主张更多地学习、借鉴、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步推行以普选、分权制约、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具有西方特色民主和法治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
  2.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仍存疑虑与分歧。有专家举例,在经济领域,有的部门制定的“改革方案”实际是与三中全会精神相悖的,或者是有部分出入。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虽然提倡简政放权,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但是不少地方的“衙门作风”依旧存在,公众反映办证难、办事难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另外,户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公车改革等,顶层设计都要经过各级政府部门来推行,都要触及多年的利益格局,遇到阻力难以避免。中央的改革举措能否真正落地、取得预期效果,改革会不会煮成一锅夹生饭,不少人心存疑虑。而且,在具体改革问题上,各方也有分歧。比如,在垄断行业改革问题上,就有观点相左的两派意见。一方认为银行、电信等行业都存在竞争,根本不存在垄断,故无需反垄断;一方认为不少国企、尤其是央企仍旧靠获得政府的青睐,来打击竞争者,维持垄断地位,所以必须打破国企垄断。
  (三)关于依法治国
  1.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同中央的依法治国方略。北京大学姜明安教授提到,大多学者认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十八大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略。部分学者特别强调法治与民主、法治与司法独立的依赖关系,认为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司法独立是法治的保障;法治的核心是以法治权,而以法治权必须有司法独立的保障。
  2.专家学者对四中全会充满期待。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研究员提出,现代社会不是桃花源或者乌托邦社会,而是充满矛盾、纠纷和问题的社会。遇到问题或者发生问题需要解决时怎么办?法治社会引导或要求人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并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依法和用法解决问题,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北京大学张锡恩教授则提出,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反腐败,仍然是运动式的;真正有效地防治腐败,还要靠法制,建设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法治为重心,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自然让各方有很大的期待。
  三、当前社会思潮的最新动向
  1.新左派以批判的姿态登场。2013年新左派主要是以批判的姿态登场的。他们批判“宪政”,称“西方国家恰恰是寄希望于中国宣布实行宪政,从而以之作为突破口,逐步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批判“普世价值”,认为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工具;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私有化导致了当前中国的贪污腐败、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随着中央强力反腐、全面改革的推进,目前极左思潮虽偶尔发声,但影响力已减弱。有左派学者认为,中央目前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他们的主张相吻合,持完全支持的态度。
  2.新自由主义思潮仍旧活跃。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外新自由主义者纷纷粉墨登场,使全面深化改革开局的2014年,宣传完全市场化、完全私有化与完全自由化的声浪再次掀起。有人认为《决定》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取代原来的“基础性作用”,就是主张“由市场说了算”,就是要建立一个“消除了行政干预的市场”,甚至将“市场决定性作用”从“资源配置”的经济领域延伸至意识形态领域、政治领域,主张“在所有领域都是由市场说了算”;有人借近期中石油等中央企业出现的腐败案件,对国有企业诘难,认为国有企业必然滋生腐败,“国企私有化是从体制上反腐的根本之策”;有人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读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是要稀释国有经济成分,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公退私进”。
  3.中间派逐渐浮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姚中秋教授提出,十八大试图探寻中道,其所确立的政治纲领,可概括为“全面改革,文明复兴”。这一明智选择,也促使思想界的中间派逐渐浮现: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但循序渐进;在文化上认可重归传统,但并不封闭,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式现代秩序。这个中间派还在形成过程中。若官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个中间力量就会逐渐扩大,成为思想界主流。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也提到,中国社会思潮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左右两端的激进主义开始向中间派靠近,中道理性的声音在社会上越来越成为主流。
  4.民族主义有裹挟政府之势。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提到,伴随着周边安全威胁与中国力量的增强,民族主义情绪有很快的上升,甚至有裹挟政府的趋势,如果不作有效抑制,将影响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对此,中国社科院近代所马勇研究员也忧虑地谈到,民族主义觉醒原本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前提、要件,但民族主义格外高涨,甚至到了不可遏制的时候,可能就适得其反,甚至是民族国家的灾难。对外,不正常的民族主义在很多时候绑架了政府,使原本可以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的问题无法解决,因为任何妥协,都可能被扣上投降、卖国的帽子;对内,民族主义极大削弱了国家力量的整合,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天敌。
  5.历史虚无主义顽固表演。西安交通大学卢黎歌教授告诉记者,2014年 “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与虚”等文章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一些学者撰文认为,这些文章试图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重新”的界定,是为历史虚无主义“翻案”,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公开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公开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则评述道,虽说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套手段和说教已经是江郎才尽,但它不知深浅地展示半老徐娘之风韵,刺激人们的眼球。当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虚无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了。
  6.各派思潮出现了融合趋势。武汉大学杨军教授敏锐地观察到,自由主义阵营中出现了左翼。2014年8月,一些来自两岸三地和海外的华人学者在香港召开“左翼自由主义与中国:理念与实践”研讨会,宣告了当前中国思想领域中左翼自由主义的存在。他们主张“自由主义不仅要关心自由民主和市场,也应该重视平等和分配正义议题,以及关注性别、环保、教育等社会议题”,要思考“自由主义如何才能好好响应中国今天的种种困境和纠葛,它的进步性批判性体现在哪里”,逐步“左”转。中国人民大学彭永捷教授提出,新儒家思潮的近来重要转向就是对社会政治领域的关注,新儒家群体开始有条件地接受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学者也开始对儒家持同情态度。
  四、专家学者的几点建议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依靠解决现实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王占阳教授指出,十八大后,党在人民中的威信普遍显著提高,主要不是由思想教育的力量所导致的,而是由中央大力反腐倡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等新的客观现实所导致的。这就表明,人民是最讲求实际的。只有改变现实,才能普遍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
  2.要积极驾驭社会思潮。中央财经大学邹东涛教授指出,许多社会思潮都是双刃剑,贵在我们怎么驾驭。大思潮时代必须要有大智慧,对社会思潮要客观、冷静、理智地分析,既不能把各种社会思潮看作洪水猛兽,也不能让各种社会思潮成为洪水猛兽;对众多思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驾驭,充分发挥社会思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山东大学王成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导理论,可以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面对十八大以后各种社会思潮出现的新变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