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704164

运用辩证思维做好人才工作

www.gcdr.gov.cn (2014-08-15) 来源:人民网

运用辩证思维做好人才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不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但一些地方人才工作也存在不够协调、不够均衡、不够全面、不够合理等问题。应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把握人才工作规律,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人才工作发展。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优化工作机制。一些地方人才工作还存在机制障碍,党委政府协调、统筹、保障不力,用人单位和市场、社会等方面积极性调动不力,人才工作难以形成合力。鉴于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理顺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委人才办的综合协调作用,避免人才工作“政出多门”。推动区域人才合作,加强人员、政策、资金和项目对接,避免无序竞争、各自为政。强化资金保障,改变目前只算“大账”的做法,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政府人才资金的杠杆效应。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市场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破解用人主体的畏难情绪和淡漠心理,变“让我做人才工作”为“我要做人才工作”。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成立科技银行、建立“银政合作”机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等形式,为人才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激发创业成功人士的“反哺心理”,以天使投资、创业辅导等形式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均衡力量摆布。一些地方的人才工作,既存在增量不足问题,也存在存量不活问题。要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打造人才引进品牌工程。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一些地方引才工作逐渐“内收”,变成本地人才荣誉评审,不仅难以扩大人才增量,甚至引发区域间引才“内耗”。应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的外向性,扩大视野、提高标准,积极加入海外人才的争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中央“万人计划”的对接,适度降低年龄、学历、职称等申报门槛,打破身份壁垒,遴选一批本地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切实避免“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的问题。同时,针对一些人才“落地”后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少数人才“恃才而骄”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加强人才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更好融入本地、融入社会,更加专注于创新创业。
  处理好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找准工作定位。从地方人才工作实践来看,有的对创新支持不够,致使创业成为无源之水;有的对创业支持不够,致使创新难以开花结果。要坚持创新创业同步支持,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地支持人才创新。按照“下放处置权、扩大收益权、探索所有权”的思路,创新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使高校成为创新资源的集中地,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综合运用创新成果的发现与推介、股权激励、建设成果转化应用平台等措施,在全社会形成乐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将支持人才创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为人才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惠、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使之逐步具备企业“加速器”的功能。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点对点”支持,在资金筹集、市场运作、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使创新产品“做得出来”,也“卖得出去”。
  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改进方式方法。人才工作不能光靠一腔热情,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既避免违背公平公正的社会准则,也要遵从效率效益的市场规则。一方面,更加突出公平性。对人才的支持不应区分体制内外、层次高低,对于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都要从政策层面给予统一支持,确保人才队伍机会公平、结构合理、基座扎实。另一方面,要兼顾效率性。注意形成人才政策的“叠加效应”,将职能部门的资金和资源聚焦在优质项目上,避免战线过长、“撒胡椒面”。同时也要注意到,“不恰当的激励会损害科学研究”,要实施人才奖励和支持资金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探索资金分段发放,强化资金使用的中期评估和人才项目的验收,培养人才与资金提供方的“契约意识”,努力实现“每一分钱的投入都发挥效益”。